第二百九十二章:華陽關救援(1 / 2)

成固縣到華陽關的距離不近,快馬急行的話也需要兩日的時間。因此,李峻等人並沒有在成固縣中多做停留,隻是稍作休憩,並對縣令做了一番叮囑後,便向北快速趕往華陽關。

兩日後,當李峻抵達華陽關時,督護索橫率領的雍州軍殘部早已抵至華陽關,並在關外十裏的大望驛處,與追擊而來的漢國軍苦苦拚殺了三個晝夜。

索橫從駱穀關一路退來,在邊戰邊退的過程中,原本八千人的雍州軍受損嚴重,抵達大望驛的時候也僅剩下了不到六千人。然而,索橫並沒有再退向華陽關城,而是領兵與追來的漢國軍展開了廝殺。

索橫是個老軍伍,也曆經戰陣,並非是一個庸碌之人。

當下,他知道如果直接衝到華陽關下,武威軍絕不會開啟關城的大門,因為那種混亂會讓尾隨而至的漢國軍借此攻擊華陽關,從而導致關城失守。

秦人不是孬種,雍州軍也不是在潰逃,索橫不想讓武威軍看不起,也不想讓梁州人鄙視老秦人。

故此,他決定領著弟兄們死戰,即便是都戰死在了大望驛,也絕不能讓梁州武威軍戳脊梁骨,罵秦人是慫蛋。

華陽關的城牆上,趕來增援的季弘與守將蕭揚都在關注著大望驛的戰況。當雍州軍停止不前時,季弘和蕭揚都猜出了原因,不由地對雍州軍產生了敬佩之情。

不過,二人的心中雖有敬佩之情,但也都知曉華陽關的重要性,他們也想派出部分兵馬增援大望驛的雍州軍,但還是遲遲未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因為,季弘發現漢國軍並非是在全力進攻雍州軍,似乎想通過不斷地衝擊雍州軍,使他們進一步地後退,將他們全部逼到華陽關下,而這一做法的最終目的,就是想通過混亂來攻破關城。

如果關城派出部分兵馬增援雍州軍,那漢國軍必定會全力進攻。

若是能擊潰漢國軍則罷,可一旦無法擊潰,被反逼了回來,那會讓關城的壓力倍增,稍有差池便會讓關城有失守的可能,這就是季弘與蕭揚無法做出決定的根本原因。

“季弘,知道有多少漢國軍進入駱穀道了嗎?”李峻一走進關城,即刻問向前來相迎的季弘。

季弘趕忙回道:“大將軍,郭帥,外邊探馬說有近兩萬的兵力,在大望驛處約有不到八千人,剩下的兵馬都在駱穀道內分駐,一直延伸到駱穀關。”

李峻登上城牆,向北望去,口中感慨地說道:“劉曜就是想通過擊潰雍州軍造成混亂,進而來攻破咱們的華陽關,卻沒想到雍州軍如此有骨氣。”

“八千人,也不多嘛!”李峻說著,轉頭望向郭誦,緩聲道:“劉曜希望咱們能出兵救援,卻也應該在懷疑咱們會不會出兵,所以一直在拖在等,沒有全力殺死那些雍州軍。”

“大將軍,您是想出兵?”郭誦也知曉這出兵與否的為難之處,遲疑地問了一句。

李峻點頭道:“如今,雍州軍已經退到梨園了,再退就到華陽關下了,我們到時怎麼辦?看著他們被殺死在城關外嗎?”

郭誦與季弘等人皺眉點頭,李峻繼續道:“再等下去,雍州軍撐不住的,沒有人是鐵打的心,一旦心怕了就會想逃,到那時就來不及了。”

說罷,李峻吩咐道:“季弘領三千步戰軍隨我出關殺敵,郭誦領兩千兵馬隨時策應,蕭揚率領餘下部眾負責守關城。”

郭誦忙說道:“大將軍,還是讓我與季弘去吧,您負責守城。”

李峻搖頭道:“不行,我估計雍州軍的士氣已經大減,我過去的話,會讓他們認為武威軍已經全線殺來,我要讓他們看到希望,讓他們恢複血性,隨我一起擊潰那八千漢國軍。”

李峻是梁州刺史,是梁州武威軍的統帥,若是他領兵前來,沒有人會覺得他所領的兵馬隻有四五千人,必定會有更多的大軍集結,趕往華陽關,這會讓苦戰已久的雍州軍提振士氣。

同時,這一情況也會讓劉曜重新審視眼前的對陣,必然會在兵力部署上做出重新的安排。

當下,憑借守關的兵力,很難能將漢國軍徹底殺出駱穀道。李峻隻是想通過一個時間差來救回雍州軍,他不想讓那些有血性的漢子們死在自己的眼前。

另外,駱穀道中的山路狹長崎嶇,並不適合軍騎作戰,卻倒是有利於步戰軍的揮刀拚殺。因此,李峻才會選擇讓步戰軍隨自己出關迎敵。

★★★

李峻的猜想果然沒錯,此刻的索橫與部下們正陷入了絕望中。他們從大望驛退守到梨園,這是無奈下的後退,也是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