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關中大地上最早的居民 藍田人頭骨化石(1 / 1)

至此,我們知道藍田人化石出自兩個地點:在陳家窩發現了下頜骨,在公王嶺發現了猿人頭蓋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額骨、頂骨的大部分、右側顳骨的大部分、左鼻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右上頜骨的大部分並附帶有第二、三臼齒和左上頜骨的體部和額突部。

藍田人頭骨化石的研究

吳汝康先生研究發現,藍田猿人的頭蓋骨骨縫已經愈合,上第二臼齒的磨耗達到二度,估計此藍田猿人的年齡大約在30歲。由牙齒、上頜骨、顳骨椎體和顱中窩等較為細小的特征來看,此藍田猿人可能為女性。額骨前部的眶上圓枕碩大粗壯,在眼眶上方形成一條橫行的骨脊。圓枕的兩側端明顯向外側延伸,圓枕之後明顯縮窄。眼眶約呈方形,眶頂很平,沒有眶上孔和淚腺窩。從眶上圓枕的形態和圓枕後的明顯縮窄、額鱗非常低平、頭骨的高度很小等來看,藍田猿人的特征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的特征更為原始。根據頭骨殘片,專家對藍田猿人進行複原的結果看,估計其腦容量在780毫升,比現代人平均腦量的1350毫升要小很多。

藍田猿人生活的年代,陳家窩猿人下頜骨被發現於厚約30米的第四係紅土層中。在紅色土層的底部有一層厚約1米的礫石層,下頜骨就埋在礫石層以上1米的紅土中,初步判斷地質年代在中更新世。根據古地磁測年,陳家窩直立人的時代在距今70萬—60萬年,公王嶺直立人的時代為距今115萬—110萬年。

在公王嶺,通過考古發掘所得的石器共13件,其中石核7件、石片4件、直刃刮削器1件、有使用痕跡的石片1件。原料多為石英岩,占11件,其他為脈石英和石英細砂岩,各一件。除此之外,科考人員在公王嶺附近的紅色土中也采集到了一些舊石器,有石核、石球、刮削器等。從石器文化來看,藍田猿人的文化具有較多的原始性,主要表現在:經第二步加工的石器數量較少,而且相當粗糙,修製技術較差,器形不規整,石器類型還不多,有的標本表現出的石器類型特征不明顯。

與藍田猿人伴出的動物化石種類達到了40多種,森林動物如獼猴、虎、象、貘、野豬、毛冠鹿、水鹿等,另外還有草原動物如馬、牛、獅子、大角鹿以及一些南方動物種屬。

藍田猿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人類進化的空白,首次在洞穴以外的地層中發現了人類化石,而且層位明確也有伴生的動物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

至此,我們知道藍田人化石出自兩個地點:在陳家窩發現了下頜骨,在公王嶺發現了猿人頭蓋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額骨、頂骨的大部分、右側顳骨的大部分、左鼻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右上頜骨的大部分並附帶有第二、三臼齒和左上頜骨的體部和額突部。

藍田人頭骨化石的研究

吳汝康先生研究發現,藍田猿人的頭蓋骨骨縫已經愈合,上第二臼齒的磨耗達到二度,估計此藍田猿人的年齡大約在30歲。由牙齒、上頜骨、顳骨椎體和顱中窩等較為細小的特征來看,此藍田猿人可能為女性。額骨前部的眶上圓枕碩大粗壯,在眼眶上方形成一條橫行的骨脊。圓枕的兩側端明顯向外側延伸,圓枕之後明顯縮窄。眼眶約呈方形,眶頂很平,沒有眶上孔和淚腺窩。從眶上圓枕的形態和圓枕後的明顯縮窄、額鱗非常低平、頭骨的高度很小等來看,藍田猿人的特征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的特征更為原始。根據頭骨殘片,專家對藍田猿人進行複原的結果看,估計其腦容量在780毫升,比現代人平均腦量的1350毫升要小很多。

藍田猿人生活的年代,陳家窩猿人下頜骨被發現於厚約30米的第四係紅土層中。在紅色土層的底部有一層厚約1米的礫石層,下頜骨就埋在礫石層以上1米的紅土中,初步判斷地質年代在中更新世。根據古地磁測年,陳家窩直立人的時代在距今70萬—60萬年,公王嶺直立人的時代為距今115萬—110萬年。

在公王嶺,通過考古發掘所得的石器共13件,其中石核7件、石片4件、直刃刮削器1件、有使用痕跡的石片1件。原料多為石英岩,占11件,其他為脈石英和石英細砂岩,各一件。除此之外,科考人員在公王嶺附近的紅色土中也采集到了一些舊石器,有石核、石球、刮削器等。從石器文化來看,藍田猿人的文化具有較多的原始性,主要表現在:經第二步加工的石器數量較少,而且相當粗糙,修製技術較差,器形不規整,石器類型還不多,有的標本表現出的石器類型特征不明顯。

與藍田猿人伴出的動物化石種類達到了40多種,森林動物如獼猴、虎、象、貘、野豬、毛冠鹿、水鹿等,另外還有草原動物如馬、牛、獅子、大角鹿以及一些南方動物種屬。

藍田猿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人類進化的空白,首次在洞穴以外的地層中發現了人類化石,而且層位明確也有伴生的動物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