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下落不明的國寶化石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1 / 2)

北京人的特征和文化

研究發現,北京人頭骨最寬處在左右耳孔稍上處,向上逐漸變窄,剖麵為拋物線形。北京人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比猿類增高,和現代人相比仍較低。北京人的腦容量在1043立方厘米,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他們的頭蓋骨比我們現代人要厚。眉脊粗壯,左右連接在一起。顱頂有明顯的矢狀脊,頭骨後部枕骨圓枕發達。北京人的麵部,吻部前突,下頜不明顯。有扁而寬的鼻骨和顴骨,顴骨麵朝前,表明他們的鼻子較寬,麵部扁平。他們的牙齒較猿類稍有退化,但比現代人的牙齒要粗大、複雜。其犬齒和上內側門齒的舌麵,有由底結節伸向切緣的指狀突;上內側門齒的舌麵呈鏟形。鏟形門齒是蒙古人種較為典型的特征,因此可斷定北京人屬於蒙古人種。北京人頭部的特征又和爪哇人相似,所以北京人也是直立人。北京人的身高根據發現的長骨推斷應該在1.56~1.57米。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石製品、骨角器等,並知道用火。他們石器的製作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不多,且多為小型。原料是就地取材,一般取自洞口不遠處的河灘,有脈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也有來自幾千米外的水晶。他們的石器加工技術有直接打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以砸擊法打製的兩極石核和石片占出土石器比例最大,這是北京人的特色工具。這些石器的器形包括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類型,能夠滿足北京人不同的生活需求。他們用砍砸器進行狩獵活動,用刮削器來加工處理獵獲的動物,用雕刻器加工動物骨頭製成生活用品或裝飾品。

在他們居住的洞穴內發現了大量的碎骨,據此推測北京人可能製作骨器。一些動物骨骼上的切痕,也能間接證明北京人已經會加工骨器。在他們的洞穴中也發現了灰燼層,有許多石頭被火燒過,這些灰堆有的集中分布。因此,我們認為北京人很可能已經會管理火了,但是否為人工取火,目前還不得而知。

國寶丟失

1937年全麵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難當頭,為了使這些化石能夠得到妥善保管,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中國政府同意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交由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代為保管,然而在交給美國陸戰隊負責運輸後,北京猿人頭骨就下落不明,杳無音信。時至今日,仍是一宗懸案。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為研究早期人類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為人類的多地區起源理論提供了材料支撐。雖然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做的工作,從今日的眼光來看,仍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畢竟就人類頭蓋骨化石而言,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發現完整的頭骨化石了。

北京人的特征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