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之內,沒有比思維更寬廣的深度,思維所到之處,正是一個物種的維度。
但不管物種發展到那一個階段,思維必然會受到束縛,思維不可能超過一個限度。
超級物種在進化時,將本身的基因傳給了下一代,而且連思維也遺傳給了下一代,隻是這種思維被禁錮了,無法直接獲取。
宇宙的第一顆種子,在基因遺傳時,將思維也遺傳給了下一代,但這種遺傳方式,在進化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極端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物種將自身思想上的偏執和缺陷遺傳給了下一代,導致這種思維方式不斷被放大,最終導致了“魔”的產生,而魔會被進化逐漸淘汰。
第二個問題是物種將最優良的基因傳給了下一代,導致一個超強基因的出現,這個超強基因抑製了其它基因的發展,而其它物種的削弱,間接抑製了競爭的發展,對整體的進化不利,最終超強基因也因為進化變緩而遭其它群體淘汰。
在一輪一輪的進化中,思維被逐漸禁錮,它被儲存在了最小的能量體中,隻有物種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地步,才能逐漸發掘繼承。
思維是什麼?
思維是生命的第一顆種子對外部空間的感知和反應,是對它所活動空間的感知,並且隨著能力的增強,這種感知的範圍也越來越廣。
當第一顆種子的生命進化到盡頭時,它開始了生命的輪回,但這種思維卻被保存遺傳下來,隻是被禁錮了,無法被直接繼承,隻有提高自身的能力,或當一個物種遭受滅頂之災時,這種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
所以我們大腦中的思維,就是基因母體對外界的認識和感知。
思維的速度就是一個物種可能達到的最高速度。
由於思維的這種繼承屬性,所以我們的思維的寬度,不可能超過基因母體的寬度,被限製在一定的範圍,我們所有的思維或者說智慧,隻是從基因母體那繼承的感知能力,而這種感知能力,在不斷的輪回進化中,能力逐漸接近基因母體,最終超越基因母體而產生出新的思維,但新感知能力的產生過程十分漫長。
有很多現象,我們根本無法想象,是因為思維的寬度和速度不夠,隻有能力達到了一定的地步,才能理解。
思維的寬度就是一個物種本輪進化所能達到的範圍,思維有多遠,能力就有多廣。
結尾詞:
本愛
是誰撥動了那根琴弦,渾沌出現
讓我與你相見,注定一生糾纏
圍繞著你產生自旋,被湮滅在瞬間,時間總是太短
不是我不夠執著,不是我喪失信念,每次都被時間反演
迷失在宇宙的邊緣,忍受著靈魂的裂變
芯要,時間湮滅,粉碎黑地,質變
就算拋棄了質量,忍受芯靈的聚變
也要瞬到你身邊,一宇糾纏
如果您覺得《神跡劫》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61/6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