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
正德身中九幽驚魂掌至今已是第七日,明軍依然未找到那名彩裙女子。
王守仁在魏國公徐鵬舉、南京鎮守太監王堂和張永、穀大用等一眾貼身太監的聯名擔保下,準備對昏迷中的正德施以伏羲九針,激活其生命潛能。
正德諾大的寢宮內,隻有一名老太醫在輔助王守仁施針,其餘人皆在門外等候。
王守仁先讓老太醫將正德衣物解開,用藥水細細擦拭,促進正德體內的氣血循環,擦拭完畢後,王守仁便從懷中掏出一個紫綢針袋。
老太醫也算是見多識廣,見王守仁從針袋中取出九根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針後問道:“此針非金非銀,像是玉石材質,其貌異於常針,莫不是傳說中的伏羲九針?”
王守仁淡淡一笑說道:“老太醫好眼力,不錯,這正是伏羲九針。”
老太醫感慨道:“傳聞伏羲根據河圖洛書創此獨特針法,並采昆侖山玉石之精製造這九根玉針。李唐時藥王孫思邈得此針法及九枚玉針,將其傳於唐朝皇室,之後這套針法與九枚玉針一直在李氏家族中傳播,再後來就遺於戰火不知所蹤。沒想到老夫有生之年還能有幸見識到此等神物,作為醫者,此生無憾矣。”
說罷對王守仁拜了三拜,以表心中敬謝。
王守仁也淡淡回了一拜,並未過多言語,抓緊時間拿起九針開始為正德施針。
這伏羲九針每一針都有其不同的作用與功效:
第一針是效法“天”而製作的,叫镵針,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以瀉陽氣。
第二針是效法“地”而製作的,叫員針,長一寸六分,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傷肌肉,以瀉分氣。
第三針是效法“人”而製作的,叫鍉針,長三寸半,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
第四針是效法“四時”而製作的,叫鋒針,長一寸六分,刃三隅以發痼疾。
第五針是效法“五音”而製作的,叫鈹針,長四寸,廣二寸半,末如劍鋒,以取大膿。
第六針是效法“六律”而製作的,叫利針,長一寸六分,大如犛,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恨暴氣。
第七針是效法“七星”而製作的,叫毫針,長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咀,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
第八針是效法“八風”而製作的,叫長針,長七寸,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
第九針是效法“九野”而製作的,叫大針,長四寸,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
九為極數,所以每次用針不得超過九根針,這也是伏羲大神為保陰陽協調而故意設之。
王守仁要用九針分別刺進正德的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環跳、足三裏、合穀這九處穴位,然後將真氣輸入這九處穴位深處的穴yan,方可激活正德的生命潛能,為其暫時續命。
在老太醫的配合下,王守仁按“洛書九宮數”施行九穴的行針順序與次數,即“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先針中宮,次針乾宮、坤宮,這三處穴位用直刺或略向上斜刺的手法紮入,入針後將自己的真氣凝於針尖,順著玉針深入正德穴位,以刺激穴道深處的穴yan。
這世間也隻有王守仁敢施展此法,控製體內真氣化作似麥芒一般的細絲,順著針尖深入,看似簡單的施針,卻要求施針者有極高的精力控製真氣,稍有差池就會讓正德陷入萬死之地。
施完前三針,王守仁衣背已經濕透,隻得暫停下來緩一下神兒。
此時門外的張永等人也是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庭院中來回踱著步子,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保佑王守仁一切順利。否則,皇上稍出差池,這些人的項上人頭都將不保。
約一盞茶的時間過後,王守仁心神恢複,接著按照巽、兌、坎、離、良、震六宮穴位依次為正德進針。這六針與之前不同,需用針尖斜向椎體,獲得針感後,行撚轉補瀉手法,將其餘真氣盡數傳入正德體內。
足足過了一個時辰,王守仁才施完九針,此時的他麵容憔悴,青臉泛白,身體虛弱至極。但龍榻上的正德,此刻卻麵容紅潤,像是在熟睡中一般。
身困體虛的王守仁將正德已暫時無恙的消息告訴門外眾人後,便打發他們先返回靜候,待皇上蘇醒過來再提頭請罪。
眾人皆從之。
湖廣,安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