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王家村的日常 八(1 / 2)

第二天,天氣異常晴朗,空中不掛一絲白雲,給人一種爽朗的感覺,頓感生活的美妙與人間的美好。好的天氣,便是如此這般的令人神往,與陰天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王家村的這幫後生,順利的在三河鎮兩戶人家的麥田裏投入了勞作。

第一天完畢,眾人都是腰酸背痛,吃完晚飯,磨好鐮刀,就早早歇息了。莊稼人幹活雖然是家常便飯,但割麥子這種長時間彎腰的農活,一年基本集中在一段時間之內,因此在剛開始開割的前幾天,難免會有腰酸背痛之苦,待過個三五天,漸漸進入狀態後就適應了這種勞作,也就覺得自然多了,不會再有劇烈的不適。

十多天日子一晃而過,楊建軍家的麥子已經割完,鄰居家的剩下不到兩畝,因為麥穗沒有熟透,所以還需等待幾日再割,但不再需要麥客。最後一晚過後,農曆五月二十五這天早上,楊建軍與鄰近各自給王家村趕麥場的十餘位人開了工錢,大夥準備離去時,不料楊建軍夫婦為人頗為厚道,竟然做了一大桌飯菜,挽留大家吃個飯再回家。

出人意料的是,她還把在鄰居家的那幾位一並叫到了自己家,王家村出來的這一夥人再次坐在了一起,心裏都默默感激楊建軍夫婦。王家福在內的幾位年長一些的人,早些年出來趕麥場,說是幹活掙錢,可很多次盡受主人臉色,甚至有時候連飯也不讓吃飽,盛來的一碗碗麵條看起來滿滿當當,實則湯多麵少,那幾日都是半餓著肚子,他們深知自己幹活的地位低下,也就不去計較了。

如今看到眼前這對夫婦的為人,眾人都是暗暗歎道:“這可真是好人啊。”

在楊建軍家割麥子的幾位更是暗暗歎道:“十幾天時間裏不僅沒有給我們任何難看的臉色,而且給足了我們麵子,在這離別之際,還做了一頓飯給我們送別,真的是很難得的一家啊。”

楊建軍與大家一起圍坐在炕上的那張桌子四周,笑著道:“大家都吃吧,當在自己家好了,這菜都是自己種的,我這人沒什麼講究。”

眾人才開始動起了筷子,王家福道:“他叔,你太客氣了,我們這又白吃了你一頓。”他年齡稍比楊建軍大幾歲,故以他叔相稱。

王家旺等人也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表示謝意,楊建軍聽著也是極為高興,連連回道:“大家趕緊吃,別謝不謝的,再謝這菜都要涼了。”說著哈哈大笑了起來,引得眾人也都跟著笑了。

這頓飯吃完,大家才一起離去,從巷子裏出來,是三河鎮的一條街道,又一次趕上逢集日,擺攤的人顯得比趕集的人還要多,路旁已經看不到等候的麥客了,從側麵說明,鎮上的麥子也已基本收割完畢。

隻見路邊灘鋪上,擺著很多嶄新的草帽,還有鐮刀的刀刃與鐮刀把,攤主是一位老人,說話幹淨利落,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看到王家福等人走了過來,他立刻笑著提高嗓門說道:“幾位過來看看吧,要不要買幾頂草帽和幾片刀刃回去,這鐮刀把也不錯,輕巧又方便,試著可順手了,價格也很便宜。”

王家福蹲了下來,拿起一片刀刃在看,劉貴拿起一把鐮刀把,做了一個割麥子的姿勢,覺得確實輕巧無比,於是問道:“這一個多少錢?”

老人看了劉貴一眼,笑著回答:“十塊一把,你要幾把?刀刃要不要也拿幾片?”

劉貴道:“你這也太貴了吧,能便宜點嗎?”

老人又看了劉貴一眼道:“小夥子,便宜不了了,基本接近成本了。”他年齡偏大,叫劉貴小夥子倒再也合適不過,始終帶著笑臉。

此時,劉貴放下手裏的鐮刀把,即將走向隔壁的攤位,老人這才急忙叫道:“得了,八塊吧。”

劉貴則回道:“五塊賣不賣?”

老人見他的態度很堅決,而且旁邊有幾個攤位也都有賣,於是立刻答道:“行行行,拿上吧。這把鐮刀把我可是虧本賣了。”

劉貴也笑了笑繼續道:“我再買幾片刀刃,你也不會虧本的。”商量了一番,劉貴又買了幾片刀刃。

老人見眼前這幫人確是買家,態度比之前又好了很多,一口一個稱讚,全然聽不出來是恭維的話,隻是他說的極有技巧,不會讓人反感,那話語從他這樣一個老生意人嘴裏說出來,聽了當真叫人舒服萬分。

王家樂拿起一頂草帽,樂嗬嗬的看了看問道:“叔,這帽子多少錢一頂?”

老人道:“五塊一頂,你看看這草帽的顏色,純白無比,這材料可是今年的新麥秸製作的,要是往年的舊草帽,那比這可要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