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六、分娩疑惑41問(3)(1 / 3)

當處理完畢新生兒後,接產者用右手輕拉臍帶,左手輕壓子宮中段,若此時臍帶下移,說明胎盤已剝離並降至子宮下段,然後左手下壓子宮底(或由助手輕輕按壓宮底),同時右手牽拉臍帶,協助胎盤娩出。當胎盤出至陰道口時,接產者用雙手捧住胎盤,向一個方向旋轉並緩慢向外拉,協助胎膜完整剝離排出。在娩出胎盤時應注意:不要在胎盤尚未剝離之前,用手按揉、下壓子宮底或牽拉臍帶,以免引起胎盤部分剝離而出血或拉斷臍帶,甚至造成子宮外翻。

正確處理胎盤娩出可以減少後出血的發生率。

201.分娩後為什麼還要觀察2小時

產婦分娩後,醫生常規為產婦檢查陰道有無裂傷,如果有裂傷,應行縫合術。這一切完成後,產婦仍要在產房觀察2小時。很多產婦及家屬詢問:“為什麼還要在產房觀察,不回休養室休息?”因為產後這2小時對於產婦來說仍然是關鍵的,很多產後出血就是發生在這段時間。所以,有的學者把這段時間稱為第四產程。在這段時間裏,醫生要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情況、膀胱充盈情況、陰道出血量、會陰陰道有無血腫,並測量血壓、脈搏等。如果陰道出血量多,應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處理;如果陰道出血量不多但宮底較高、子宮收縮不良者,應考慮是否有宮腔陰道積血的可能,應擠壓子宮排出積血,並給予子宮收縮劑。若產婦有肛門墜脹感,醫生要行肛診,以確定有無陰道後壁血腫。若無以上情況,產婦一切正常,2小時後送回休養室。

在這2小時之內,產婦自己感到有什麼不適應及時訴說,如頭暈、心慌等,以便於醫生及時發現情況,及時處理,以利於產後恢複。

202.為什麼會發生產後出血?應該怎樣防治

產後出血最多見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因為子宮收縮乏力,不能立即關閉胎盤剝離麵的血竇。這種情況比較多見於產程延長、思想緊張、不能保證充分睡眠和休息的產婦。因此,要正確處理產程,防止產程延長。對有可能出現產後宮縮乏力的產婦,如多胎、巨大兒、羊水過多等,要提高警惕,胎兒娩出後立即肌注縮宮素,以促進子宮收縮。

胎盤滯留是引起產後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若胎盤未剝離即有多量的陰道出血,醫生應立即行徒手剝離胎盤術,剝離胎盤有困難時不要強行挖取。如殘留胎盤組織或副葉胎盤用手取有困難者可用刮匙清除。

軟產道損傷也是產後出血的重要原因。所以若遇胎兒過大而外陰相對緊小、宮縮過強、胎兒娩出過快,應注意保護會陰,必要時可行會陰側切術,以避免發生嚴重會陰陰道裂傷。

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後出血較少見的原因,包括孕前已存在的如血液病,妊娠後的並發症如嚴重的胎盤早剝、羊水栓塞等。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產後出血雖然少見,但一旦出現來勢凶猛,可以引起難以控製的產後大出血,導致產婦死亡。

203.為什麼會發生會陰裂傷?如何避免

會陰裂傷是指在分娩過程中造成的會陰部皮膚黏膜肌肉等的損傷。會陰裂傷按照程度分為以下3種情況:

(1)Ⅰ度裂傷:會陰皮膚、皮下組織及陰道黏膜的裂傷。

(2)Ⅱ度裂傷:會陰皮膚、陰道黏膜、盆底肌肉及筋膜有裂傷,但未達肛門括約肌。

(3)Ⅲ度裂傷:除會陰皮膚、肌層裂傷外,肛門括約肌部分或完全斷裂,甚至傷及直腸。

會陰Ⅲ度裂傷因修補較困難,愈合不好,能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大便失禁,甚至需要二次手術。所以助產者在助產過程中如遇到胎兒過大,娩出過快,會陰過緊,估計在胎兒娩出過程中會發生會陰嚴重撕裂傷者,應行會陰切開術,以杜絕會陰Ⅲ度裂傷的發生,以免留下終身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