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孕期養胎與胎教(1)(1 / 3)

什麼叫胎教

科學的胎教是優生優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胎教是指正常孕婦從懷孕5個月開始,對腹中胎兒施以適當的聲音和觸摸刺激,以促進胎兒大腦與神經細胞發育的一種胎兒教育方法。

為什麼對孩子的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超前教育指在嬰兒發育的關鍵期(胎兒期)進行教育。

兒童智力發展最快的速度是在4歲以前,不少神童培養成功的經驗表明胎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經幾十年追蹤檢查認為,如果以17歲時的智力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占50%,4~8歲占30%,8~17歲占20%。也就是說在4歲前如加強教育,能使智力充分發揮。

幼兒具有很大的智力潛能(從胎兒時起),這與胎兒腦細胞的發育有關。人腦的140億個神經細胞絕大部分是在3歲以前形成的,胎兒的腦神經發育從受孕後2周即開始分化,一直發育到3歲,出生後腦神經細胞急劇地生長出許多觸突,互相聯係,這時大腦主要的功能已基本完善。腦細胞存在著很大的潛能,一般人隻利用了其1/4,還有3/4的潛能未被開發,如果從胎兒期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智力的潛能。

胎教的方法有哪些

科學的胎教已證實能夠促進胎兒大腦及神經細胞的發育。目前胎教的方法主要有音樂胎教、撫摸胎教和呼喚胎教三種。

胎兒感知覺中的聽覺部分主要來自於各種聲響,與胎教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音樂對胎教有積極作用。正確的音樂胎教包括胎教器傳聲法、哼唱諧振法、母教子唱法等。選擇胎教的音樂時應注意音域範圍較寬的音樂不適合胎兒聽,過高的音域刺激對胎兒有害無益,一般選擇柔和、悠揚、和諧的樂曲。

孕婦本人或丈夫用手輕輕撫摸或拍打胎兒,通過孕婦腹壁傳給胎兒,引起觸覺上的刺激,促進胎兒感覺神經和大腦發育的胎教法稱撫摸胎教。使用撫摸胎教時注意動作要輕柔,若配以呼喚胎教,即與宮中孩子“對話”,給予充分的愛和寄語、希望,對胎兒的發育將有良好的影響。另外,胎教的食譜也很重要,孕期要保證孕婦及胎兒所需的大量營養素。如果孕婦營養狀況好,胎兒出生時,腦重量可達到350克左右,寶寶才會更聰明、更健康。

為什麼要進行胎教

通過調節,使孕婦從懷孕到分娩期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得到合理營養,舒適的環境,以及對胎兒超前教育,從而促進胎兒身心充分、健康發育。這種改善胎兒素質,取得優生效應的科學方法叫做胎教。

胎教是為了保障胎兒和母親的健康而逐步形成的一門學問。目的是針對孕婦的攝養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護理,並運用現代科學知識控製孕期母體的內、外環境對胚胎和胎兒的影響,給胎兒以精神上的熏陶,最大限度地保護與開發胎兒的潛能,使良種通過良育結出良果。

胎教這一學說,起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列女傳·周三母》“目不視邪色,耳不聞淫聲,口不出敖言,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更有把古代有關胎教的內容彙集在一起,名為“小兒未生胎養門”。胎教認為胎兒開始接受母親的生理、心理的影響,所以要求孕婦在孕期有良好的內在及外在環境,且不受怒、憂、慮、恐、驚、悲各種不良的刺激。這樣可使生育的子女十分聰明、機敏。

胎教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

首先,夫妻雙方要對胎教的作用、機理、方法等有一定的認識,閱讀有關書籍。胎教應從妊娠3~4個月或更早的時間開始。

1、共同欣賞音樂。將裝有兒歌等錄音帶的小錄音機放在母親腹壁近胎頭部位,如為大錄音機可放在離腹壁50厘米左右,放音適中;每天定時播出(2~3次),此時可出現規律的胎動。

2、孕婦學習課目。孕婦在懷孕期間反複閱讀趣味性故事、古詩、外語、數碼、數學等書,或製成錄音帶每天反複錄放,同時接受繪畫、音樂等方麵熏陶。這樣,新生兒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反應,對周圍的聲音及環境並不陌生。

3、孕婦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穩定的情緒及精神修養。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應有好的環境、條件及營養外,孕婦自身應學會保持情緒穩定,多接觸真、善、美的東西,克服邪念。夫婦應多些親密、幽默、活潑的交談,包括父母與胎兒之間,以及胎兒自身的各種話題。

4、從妊娠第4個月後,每天定時撫摸胎兒。具體方法為:孕婦取側臥位,全身肌肉放鬆,用雙手放在腹部,由上至下輕輕地撫摸胎兒,動作要輕柔,每次5分鍾左右,可以鍛煉胎兒的觸覺或促其發育,如果胎兒四肢活動,可作局部的撫摸。懷孕7~8個月時,父母可與胎兒說話。

胎教對胎兒有什麼好處

實驗充分證明,孕婦血中化學物質的變化,對胎兒的大腦發育有著明顯的影響。近年來,學者們認為胎教對孩子的一生會有重大的影響。母親的思維、聯想刺激會產生神經遞質,這種遞質經血液到胎盤,再進入胎兒體內,分布到腦,給腦神經細胞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介質環境,使胎兒神經向著優化方向發育和發展。現代科學認為,胎教還可以改變、強化胎兒素質。經過胎教的嬰兒學走、學話均早,反應靈敏,記憶力強。一位日本學者給孕婦每天欣賞音樂,使這些接受胎教的孩子出生後體格健壯、聰明伶俐,而且有優秀的音樂才能。“神童”的培養往往從胎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