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孕期常見疾病與用藥(6)(3 / 3)

因此,孕婦接到打預防針的通知時,應向防疫醫生反映自己的懷孕情況,以及疾病史、過敏史等,由醫生斟酌決定打針還是不打針。

孕婦生病時為什麼要慎用藥

慎用藥。有些抗生素、抗驚厥藥、抗凝劑、抗瘧藥、解熱鎮痛藥、激素類藥物、有機磷農藥及某些中藥,對胎兒的發育均有很大影響,故應慎用,做到能少用者少用、能不用者不用,必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為什麼孕婦要慎用抗生素

醫生認為,嬰兒維生素K缺乏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婦女孕期不要濫用抗生素,有腸道疾病時要及時治療;其次,哺乳期婦女要吃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黃花菜、菠菜、西紅柿、卷心菜、胡蘿卜、黃豆、動物肝髒及魚、蛋類等;第三,母乳喂養的嬰兒,4個月後要及時添加輔食;第四,發現嬰兒患有腸道疾病必須及時治療,家長不要給嬰兒濫用抗生素,並及時補充維生素K。

為什麼懷胎三個月內用藥最危險

孕婦用藥對寶寶的損害會有多大,除了藥物的成分外,還與用藥時懷孕的周數有著密切的關係。

受孕後兩周內,受精卵還在輸卵管或者宮腔中,尚未與母體組織直接接觸,所以,藥物對胚胎的影響不大;如果藥物對囊胚的毒性極強,會殺死胚胎,造成自然流產。此時,藥物的影響可用“全或無”來形容——所謂全,表現為胚胎早期死亡導致流產;無則表現為胚胎繼續發育,不出現異常。

懷孕5周―13周,胎兒各器官處於高度分化、迅速發育和形成階段,任何部位的細胞受到細胞毒性影響,均可能造成畸形,所以,這一階段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極高,也叫做“組織器官高敏期”,此時,用藥應特別慎重。

在懷孕前13周內,最好不用C、D、X級的藥物,如果孕婦出現緊急情況必須用藥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盡量選用A、B級藥物。

懷孕13周以後,胚胎絕大多數器官已經形成,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不過,此時大腦和泌尿生殖係統仍在繼續分化,仍會對藥物較為敏感。而神經係統在整個妊娠期間持續分化發育,所以,藥物對神經係統的影響會一直存在,此時用藥仍需謹慎。

孕婦為什麼不能接觸含樟腦成分的製劑

清涼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腦,而樟腦經皮膚進入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若孕婦用了清涼油,其中的樟油可通過胎盤屏障危及胎兒,甚至造成胎兒死亡。因此,孕婦特別是在懷孕頭3個月內應該避免使用清涼油,也不要接觸含樟腦成分的所有製劑。

妊娠早期不宜使用哪些藥物

妊娠早期抗腫瘤類藥物,如氯甲喋呤、白消安、苯丁酸氮介、6-巰基嘌呤、環磷酰胺、白血寧、去乙酰秋水仙堿、放射性碘;激素類如可的鬆、超常量的避孕藥;鎮靜藥如暈眩停、利眠寧、眠爾通等;抗過敏藥如敏克靜等等。

妊娠中期不宜使用哪些藥物

妊娠中期激素類藥物,如乙烯雌酚、睾酮、孕酮、腎上腺皮質激素。降血糖藥,如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抗生素類藥,如四環素。鎮靜藥,如氯丙嗪、奮乃靜、氟酞胺丁苯、苯巴比妥。抗過敏藥,如苯海拉明、乘暈寧、撲爾敏。興奮藥,如丙咪嗪、苯丙胺。抗驚厥藥,如苯妥英鈉、撲痛酮。抗凝血藥,如雙香豆素、苄丙酮雙豆素。抗瘧藥,如氯喹、奎寧、乙胺嘧啶。解熱鎮痛藥,如水楊酸類。縮瞳藥,如毛果靶芸堿。利尿藥,如噻嗪類利尿劑。維生素類,如大量維生素K類、煙堿。

臨產前不宜使用哪些藥物

臨產前不宜使用的藥物有抗生素類,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藥。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

怎樣才能知道是孕婦禁用的藥物

孕婦服藥時,應認真看好說明書上有無“孕婦禁忌”或“孕婦慎用”的字樣,以免發生意外。

妊娠期間禁用的單味中藥有哪些

我國傳統醫學曆來重視孕婦用藥,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將藥性猛烈、毒性較強的藥物列為禁用、慎用藥。古代醫學家還將這類藥編成“妊娠禁忌歌”,方便後人記憶。

螈蝥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三梭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幹薑桃歸通,

硇砂幹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

孕婦服中藥是否很安全

多數人認為中藥無副作用,對孕婦和胎兒很安全,因此,可以放心地服用。其實,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孕婦服用某些中成藥後,也會引起流產、胎兒畸形、死胎等,因此,妊娠期間服中藥也應注意禁忌。

一般地講,滑利瀉下藥,如滑石、甘遂、牽牛子、木通、芫花、巴豆等;活血破氣類,如桃仁、紅花、蘇木、益母草、牛膝、水蛭、乳香等,芳香滲透類,如麝香、丁香、降香等;大辛大熱類如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有毒類如水銀、硫磺等,孕婦應禁用或慎用。中成藥如跌打丸、麝香虎骨膏、行軍散、七厘散等,也應禁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