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孔子還是跟往日一樣,一大早起來,埋頭於典籍。他讀了一整天的《易經》,頭腦有些倦了,抬頭來看窗外。但見太陽早己偏西,那鮮紅的一團,遙然而熱烈地懸掛在西邊的山峰上。孔子睜眼去看那鮮紅,稍一走神,又一次看到了亓官氏美麗的麵容。他拍拍自己的腦袋,自嘲地一笑搖搖頭。我又沒見過她,怎麼還會這麼想念她呢?孔子在心裏對自己說:不管怎麼講,現在還有些時間,我應該再看點什麼。母親這麼辛苦,卻什麼也不讓我做,就是要我多讀些書。學海無涯,我現在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得抓緊時間來學。孔子找出一卷詩歌,目光在《鴻雁》兩個字上停了一會,然後聚精會神地讀下去: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孔子聚精會神地將《鴻雁》這第一節讀了一遍之後,稍稍地停頓了一下,又重新再讀一遍。此刻孔子讀書的聲音,已不僅僅是14年前的字正音準,而是充滿了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他眯細了眼睛,臉上一副肅然的表情,搖頭晃腦地讀著。在讀第二遍時,孔子的聲音變得越發沉重、也越發深遠起來。他已經深深地感到這首詩歌的悲壯慘烈,仿佛分明地看見了成行結隊出征的士兵,如藍天排列整齊的飛鴻,他們全然顧不了家中需要幫助照顧老弱病殘的親屬,隻能夠隨群振羽遠去。可是,人畢竟不是鴻雁啊!人是有感情的。這些出征的士兵,怎麼可以拋下自己的家中的妻兒老母?又怎麼可以忍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獨處家中、無人照料?出征士兵的心啊,該是怎樣的傷痛悲苦!孔子神遊於詩中,一顆拳拳的心,為那些不幸的士兵感歎著。他抬頭對著簡陋的屋頂呆望了許久,歎息一聲,這才接著往下讀《鴻雁》的第二節:
“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士兵們離鄉背井、千辛萬苦到了目的地,就像鴻雁到了澤地一樣,為了戰爭,他們在凜冽的秋風中,一版又一版地替國王建築城垣,日日夜夜地勞作,使得原本年青力壯的士兵們都十分勞苦。而最使他們苦痛萬分的,則是他們對家裏生活無著落親人既悲、又憂的擔心。孔子讀完這第二節,竟不住更加長久地歎息一聲,眼圈開始發紅,又抬起頭來對著簡陋的屋頂呆望了許久,再來讀第三節:
“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因為戰亂,無辜的百姓被剝奪了普通人的安逸生活,來為這爭相坐大的諸侯間相互搏殺作犧牲品。他們勞苦、悲痛、傷心,哀鳴嗷嗷,如鴻之叫,卻沒有人來同情他們。那些貪得無厭的諸侯們,都已經為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而鬥紅了眼,有誰還有心思來關愛這些可憐的戰士呢?得不到自己國家關愛的戰士們,是多麼希望,能有人來同情、理解和幫助他們啊!讀完這節,孔子皺緊了眉頭,痛心疾首之餘又大為不安起來。他陷入了深深地沉思默想之中,渴望能為戰士們做些什麼。
這天,孔子還是跟往日一樣,一大早起來,埋頭於典籍。他讀了一整天的《易經》,頭腦有些倦了,抬頭來看窗外。但見太陽早己偏西,那鮮紅的一團,遙然而熱烈地懸掛在西邊的山峰上。孔子睜眼去看那鮮紅,稍一走神,又一次看到了亓官氏美麗的麵容。他拍拍自己的腦袋,自嘲地一笑搖搖頭。我又沒見過她,怎麼還會這麼想念她呢?孔子在心裏對自己說:不管怎麼講,現在還有些時間,我應該再看點什麼。母親這麼辛苦,卻什麼也不讓我做,就是要我多讀些書。學海無涯,我現在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得抓緊時間來學。孔子找出一卷詩歌,目光在《鴻雁》兩個字上停了一會,然後聚精會神地讀下去: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孔子聚精會神地將《鴻雁》這第一節讀了一遍之後,稍稍地停頓了一下,又重新再讀一遍。此刻孔子讀書的聲音,已不僅僅是14年前的字正音準,而是充滿了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他眯細了眼睛,臉上一副肅然的表情,搖頭晃腦地讀著。在讀第二遍時,孔子的聲音變得越發沉重、也越發深遠起來。他已經深深地感到這首詩歌的悲壯慘烈,仿佛分明地看見了成行結隊出征的士兵,如藍天排列整齊的飛鴻,他們全然顧不了家中需要幫助照顧老弱病殘的親屬,隻能夠隨群振羽遠去。可是,人畢竟不是鴻雁啊!人是有感情的。這些出征的士兵,怎麼可以拋下自己的家中的妻兒老母?又怎麼可以忍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獨處家中、無人照料?出征士兵的心啊,該是怎樣的傷痛悲苦!孔子神遊於詩中,一顆拳拳的心,為那些不幸的士兵感歎著。他抬頭對著簡陋的屋頂呆望了許久,歎息一聲,這才接著往下讀《鴻雁》的第二節:
“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士兵們離鄉背井、千辛萬苦到了目的地,就像鴻雁到了澤地一樣,為了戰爭,他們在凜冽的秋風中,一版又一版地替國王建築城垣,日日夜夜地勞作,使得原本年青力壯的士兵們都十分勞苦。而最使他們苦痛萬分的,則是他們對家裏生活無著落親人既悲、又憂的擔心。孔子讀完這第二節,竟不住更加長久地歎息一聲,眼圈開始發紅,又抬起頭來對著簡陋的屋頂呆望了許久,再來讀第三節:
“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因為戰亂,無辜的百姓被剝奪了普通人的安逸生活,來為這爭相坐大的諸侯間相互搏殺作犧牲品。他們勞苦、悲痛、傷心,哀鳴嗷嗷,如鴻之叫,卻沒有人來同情他們。那些貪得無厭的諸侯們,都已經為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而鬥紅了眼,有誰還有心思來關愛這些可憐的戰士呢?得不到自己國家關愛的戰士們,是多麼希望,能有人來同情、理解和幫助他們啊!讀完這節,孔子皺緊了眉頭,痛心疾首之餘又大為不安起來。他陷入了深深地沉思默想之中,渴望能為戰士們做些什麼。
是啊!確實是這樣啊!百姓的所有痛苦,都來自於諸侯間的相互殘殺、爭疆擴土。這些如今相互殘殺的諸侯們,原本都是周王朝的宗族、功臣。周天子因為與他們是血親、因為他們曾經為國立過戰功,從而將土地和人民分給他們,一方麵是對他們進行褒獎,另方麵是想靠他們來使周朝的天下得到穩定。真沒想到,幾百年過去,這些原本一朝的宗族、功臣相互間卻如此血腥地殘殺起來,而且一殺就是幾百年!在弱肉強食的殘殺中,一些諸侯國越來越強大了,另一些諸侯國則越來越弱小了,而更多的諸侯國則被消滅掉了。弱小和被消滅掉的諸侯國是不幸的,然而最不幸的、最痛苦的,還是天下的百姓、諸侯各國的百姓。這些可憐的百姓,他們被迫放棄了本該安穩的生活,拋妻別子,無可奈何地投入到最無聊的戰爭中去,做著無價值的巨大犧牲。這一切,都是這麼無聊、這麼殘忍、這麼無奈、這麼不可避免地進行著。多麼可怕,多麼可恨,多麼讓人痛心疾首。隻是,我能為這天下的苦人們做些什麼呢?我能幫助他們做些什麼嗎?孔子在心裏問自己,一張痛苦的臉變得十分可怕。我一定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是的,我能!我應該能!!我必須能!!!孔子在心裏喊起來,激動得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