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已經下山了,風漸漸地涼起來。路邊有許多幹枯的柴禾,大家一個去拾一把來,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孔子吃飯很迅速,幾下子就喝完了兩碗玉米粥,在火光的映照下,他的臉上發出紅光。
“我曾經說過,一個人說話如果大言不慚,那麼實現這些話就是很困難的了。”孔子說:“我剛才說的話,可能也是這樣的啊!”
“說過什麼話?”子路正在埋頭吃飯,聽了孔子的話,抬起頭來問道。
“我說果真有一位君王重用我,讓我來推行無的治國主張,隻要三年,就可以使這個國家得到大治了。”
“是這樣的,我認為是這樣的,絕不是什麼大言不慚。”子路說。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顏淵附合說。
“謝謝你們的理解。”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人的追求,總是與他的人品分不開的,學習也是這樣。君子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小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君子總是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而小人則正是這麼做的。”現在,總有一些誇誇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是應當有所警戒的。”
火苗完全熄了,日頭也早沒蹤影,留在西山頂上的點點彩雲,將大地映照得朦朦朧朧。
“我們就在這兒休息一晚吧!”孔子說。
眾人正準備打開自己的簡單行李,突然聽到遠處傳來熙熙攘攘的聲音。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大家都看見了左邊路上趕來許多舉著火把的農民。這種情況,大家雖說是遇見了多次,卻仍然非常吃驚。因為這一次圍上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那火把隱約地閃耀著,似乎有成千上萬的人。
子路對公叔氏說:“我們先去擋住他們。”
“不要去了,我們還是快跑吧。”孔子說。
“那就分頭跑。”子路說著,立刻扶著孔子上了最快的一輛套車。然後將韁繩交給顏淵說:“你先趕了車快跑,我們分頭引開來人!”
“你們可要小心啊!”孔子的話從風中飄回來,車已跑出了好遠。
由於子路在其餘的幾輛套車上都掛了白布,引開了追趕的人,孔子坐的車一直沒人追來。顏淵拚命趕了一陣車,累得氣喘噓噓,為了孔子的安全,他又不敢鬆懈下來,就在快要撐不住的時候,突然聽到孔子喚道:“回,停下來吧,追兵都讓子路他們引開了。”
顏淵這才放下手中的鞭子,勒緊了韁繩。馬喘息著停下來,四周漆黑,分不清東南西北。
“我們就在這兒歇息吧。”孔子說:“待天明後,或許他們會找到我們的。”
第二天孔子醒來時,顏淵早在他身邊站著。孔子看一眼顏淵,而後轉動碩大的頭顱四處查看。
“這是一個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地方。”顏淵說:“我已在周圍到處轉了一遭,什麼人都沒有遇到。”
“你隻能去再轉一遭了。”孔子說:“再走遠一些,可能會找到人的。”
顏淵聽了,很不情願地望著孔子。
“你放心去吧,我在這裏等你,不會有事的。”孔子說。
顏淵聽了,這才向前走去。走了不遠,回頭來看看孔子,看見孔子也正在看著他,並向他微笑著招了招手,這才毅然地回過頭,向前走去。
144、
天漸漸地黑暗下來,涼風颼颼地從耳旁刮過,孔子四處眺望,終不見顏淵的影子。他的心裏有些著急,小心地爬上馬車,想盡可能地登高望望。
馬兒等得太久了,隻因沒有主人的吩咐,隻好硬撐著等在那裏,這回見孔子上車,便奮蹄向前奔跑起來。
孔子學著子路的聲音,試圖喚馬兒停住,可那兩匹赤色的壯馬,反而狂奔起來。孔子見了,索性閉上雙眼,喃喃自語地說:“老馬啊,老馬!聽人說老馬識途,你們就將我拉到顏淵的麵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