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認為嗎?”孔子這樣問他。
“這麼久了,靈公也沒一點反應。”
“如果他真不能用我們,你認為我們該怎麼辦?”孔子盯著了路的眼睛問道。
“我想,還是回魯國去吧。”
“你真這樣想的,你是認為再沒有其他國家能用我們了。”
“衛國是這樣,趙國也是這樣,陳國……”
“可是,還有其他國家呢?”孔子打斷子路的話說:“還有楚國、蔡國。我們此次遊走列國,如今就象是用土堆山,隻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如果我們這時還是堅持倒土,雖然隻倒下一筐,也表明我們在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你懂得我的意思嗎?”
“我懂,我現在懂啦!”子路說:“你是要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要功虧一簣。”
“對啊,你理解得很對,這對於立誌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恒心,就不能當巫醫。’這句話說得真好啊!一個人,如果不能長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
孔子與子路正談到興頭上,閔子騫來,對孔子恭敬地一施禮道:“靈公派使者來,請夫子同去郊遊。”
孔子聽了,隨了使者,一同來到宮外。大夫孔悝早在宮門前迎著,倆人相互施禮之後,孔悝領著孔子上了一輛套車。前麵不遠處,衛靈公與夫人南子也正在上車。孔子見了,心中不快;又見一群宦官陸續上了衛靈公身後的幾輛車,心裏更是不快,問孔悝道:“這車是靈公安排丘上的麼?”
“正是啊!”孔悝說,見孔子不快,忙解釋說:“大夫車在宦官後麵,已成慣例了。”
“是啊,國君與夫人同車也成慣例了啊!”孔子嘲笑地說。
孔悝聽了,便關切地問道:“夫子怕是不願在衛久呆了吧。”
“看看再說吧。”孔子吱唔著。
孔悝見孔子對自己有戒備之心,便推心置愎地說:“夫子若真要離去,能不能留下一個弟子來給我做邑宰?”
“你看中了誰,就說罷。我一定會讓他留下來。”
“真好,我可要先感謝你啦。”孔悝說。
“應該是我感謝你啊!”孔子說:“我辛苦地教他們,就是想讓他們出來做官,你如今給他們一個地方官做,是我要感謝你。”
“還是該我感謝你,我希望你給我推薦一個。”
“如果要我推薦,我就推薦仲由,做一個地方長官,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
“好,就這樣定了。謝謝你!”孔悝說。
郊遊回來,幾個學生照例都在等著孔子。爭著問他情況。
“我給大家帶來兩個消息,一個壞的,一個好的,不知你們願意先聽哪一個?”孔子說。
“當然是先聽好的。”子路說。
“還是先聽壞的吧。”子貢說。
孔子以目光征求顏淵和閔子騫的意見。
“先聽壞的。”他倆同聲說。
“好,在一般的事情上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更值得尊重,我就先說壞的吧。”孔子說:“今天隨靈公郊遊,他是這樣安排車隊的:靈公與他的王後同坐一輛車在最前麵,後麵是幾輛宦官的車,再後麵才是我與孔悝大夫們的車。我從沒看到好色如此勝過好德的君子,看來靈公是不可能重用我了,我現在隻能再到其他的國家去努力啦!”孔子說著,長長地歎了口氣。
良久,孔子在大家期待目光下,才似佛有些不情願地說出了好消息:孔悝願請子路去做邑宰。
大家都為子路高興,子路卻並不怎麼高興,隻是在以後的三年中,他將孔悝的邑宰做得非常出色,得到孔悝和孔子的再三誇讚,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