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這些科技(互聯網或社交網絡)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忽視了重要的工作、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以及其他重要的活動時,怎樣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
注意養成想要停下的習慣
想要停下的習慣,就是指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要關注其過程以及是如何成癮的等方麵。那麼,我們要在何時運用這一習慣呢?“想刷新社交網絡上的狀態”這樣的欲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太過習慣的話,會不會就放不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呢?是什麼讓我們玩太久遊戲、看太多的視頻呢?就像吃了太多以後,大腦會感到滿足,然後發出“不要再吃了”的命令嗎?還是說,取而代之是另一種可能?
為了弄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有必要給自己設定某種規則(無論是什麼樣的規則,想要去遵從它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要去設定規則,這將有助於我們逐漸改變自己的習慣)。請思考,自己將如何改變與這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之間的關係呢?
在接觸誘惑之前,想好一件重要的事
下麵介紹我的很多學生嚐試過並取得成功的一種方法,那就是每天一大早,在接觸最具誘惑力的互聯網或社交網絡之前,先想好一件很重要的事。這裏所謂的“重要的事”,可以是喝杯茶、做會兒運動、看看新聞,也可以是在自己埋頭於社交網絡的世界前,先去和夥伴或室友聊聊天。
設定計時器
還有一個可以嚐試的規則,那就是設定一個計時器,以此來限製自己沉迷的時間。例如,用手機裏的鬧鍾設定好時間:就玩十分鍾怎麼樣?即使到時間停不下來,至少也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在編造借口”“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已落入了圈套”。
在使用推特時,我給自己定的第一個規則,就是要改變使用的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樣無節製地不停刷新了,而是集中在某一時間段內進行,並且也會限製自己,隻把時間用來瀏覽而不回複。
當然,這並不是說隻要不在工作,就是在浪費時間。要想讓自己從對浪費時間的較高成癮性事物的依賴中解脫出來,關鍵是要找到讓自己休息的好方法。
我非常感興趣的認知心理學領域有一種注意力恢複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能力和精力,需要定期對其進行補充。當我們長時間集中精力忙於某項工作時,我們處理事務的能力就會變得低下。這時,正確的做法就是必須讓自己休息。通過休息,我們的注意力可以重新得到恢複,並且能比之前更加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中去。例如,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隻需要用短短40秒鍾的時間進行眺望自然風景的短暫休憩,我們就能恢複注意力,從而在一些要求細致的工作中表現得更好。能夠幫助我們恢複注意力的行為,還包括身體運動、集中注意力進行呼吸、冥想等。此外,看一些令人發笑或者產生敬畏、憐愛之心的視頻(如可愛的小動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這些科技(互聯網或社交網絡)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忽視了重要的工作、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以及其他重要的活動時,怎樣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
注意養成想要停下的習慣
想要停下的習慣,就是指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要關注其過程以及是如何成癮的等方麵。那麼,我們要在何時運用這一習慣呢?“想刷新社交網絡上的狀態”這樣的欲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太過習慣的話,會不會就放不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呢?是什麼讓我們玩太久遊戲、看太多的視頻呢?就像吃了太多以後,大腦會感到滿足,然後發出“不要再吃了”的命令嗎?還是說,取而代之是另一種可能?
為了弄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有必要給自己設定某種規則(無論是什麼樣的規則,想要去遵從它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要去設定規則,這將有助於我們逐漸改變自己的習慣)。請思考,自己將如何改變與這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之間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