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虔誠的信仰,那麼不是什麼讓我們戰勝人性的懶惰和自私,超越一己得失,把屬於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答案是:內心的使命感。
使命乃是指所要奉行的命令,所要擔當的任務;使命感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去追求理想的心理狀態。人在現實中的職業和工作,就是一種天職,你要有這樣的信念。當你視工作為你生命中必須完成的重要使命時,你就會更容易認同你所從事的職業,並且長久地保持工作熱情。馬斯洛說:“音樂家作曲,畫家作畫,詩人寫詩,隻有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心中長存使命感的人,無論何時都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下麵故事中的司機為“使命感”作出了最好的注釋。
一天下午,在行車途中,一輛滿載50多名乘客的公交車在綠燈亮起起步後突然停車。車上的乘客報警和後續車司機的趕到時,這輛公交車上的駕駛員已趴在方向盤上昏迷過去,他的右腳卻仍緊緊地踩在刹車腳踏上。目擊者說,看見司機出事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極度痛苦的表情,接著右腳下沉,整個身子撲在方向盤上人事不省。發覺有異的幾位乘客一麵呼喚司機,一麵撥打報警電話,司機的同事陳師傅趕到後,與大家一起將他送到市急救室,醫生檢查後告知,因心原性疾病突然發作,病人已經死亡。目擊者說:“當時車在冰雪路上已啟動運行,要不是司機臨危勇敢刹車救人,失控車的嚴重後果將不可想象。”
據搶救醫生說,這種突發性心髒病病人如果當時立即平躺休息等待救援的話,情況會好很多,但是因司機發病時反而用力去踩刹車的劇烈動作加速了死亡的降臨。“他臨危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刹車保乘客安全,他根本沒有顧及自己,他太勇敢了。”
他的同事流著眼淚這樣說。
這名司機讓工作的使命感深植於心中,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時候也不忘工作的使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既然工作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就必須用生命去工作,用一種虔誠的責任感去完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古已有之,但在作與息的交替輪回中,我們也耗盡了生命,所以工作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這樣說,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是我們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陋,是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正如我們的人生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一樣。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所做的工作怎樣,都不會覺得勞苦。事實上,一個人如果能以充分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人;反之,如果以冷漠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充其量隻是平庸的辦事員。沒有體現個人理念的工作永遠都不是自己的工作,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做,甚至能做得更好,試問這樣的人在工作中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近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就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因此我們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色彩斑斕。把工作當成一種信仰,生命才不會虛度,才有了一種信念的支柱。用一顆虔誠的心來完成工作,你會發現工作同樣多姿多彩。
思考題:
1到底什麼是工作,通過本文,你找到工作的真正意義了嗎?
2讀了紀伯倫的詩句,你有何感想?
職場箴言:
當一個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會來照耀著他。
--馮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