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讓考核不再神秘
一、考核不是管理者的法杖
合格的績效考核者應了解被考評者職位的性質、工作內容、要求以及績效考核標準,熟悉被考評者的工作表現,最好有近距離觀察其工作的機會,同時要公正客觀。多數企業在選擇考核主體時,多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考核者選用被考評者的上司、同事、下屬、被考評者本人和外部專家。
上司考核的優點是對工作性質、員工的工作表現比較熟悉,考核可與加薪、獎懲相結合,有機會與下屬更好地溝通,了解其想法,發現其潛力。但也存在一定缺點,由於上司掌握著切實的獎懲權,考核時下屬往往心理負擔較重,不能保證考核的公正客觀,可能會挫傷下屬的積極性。
同事考核的優點是對被考評者了解全麵、真實。但由於彼此之間比較熟悉和了解,受人情關係影響,可能會使考核結果偏離實際情況。最適用的情況是在項目小組中,同事的參與考核對揭露問題和鞭策後進起著積極作用。
下屬考核,可以幫助上司發展領導管理才能,也能達到權力製衡的目的,使上司受到有效監督。但下屬考核上司有可能片麵、不客觀;由下級進行績效考核也可能使上司在工作中縮手縮腳,影響其工作的正常開展。
自我考核是最輕鬆的考核方式,不會使員工感到很大壓力,能增強員工的參與意識,而且自我考核結果較具建設性,會使工作績效得到改善。缺點是自我考核傾向於高估自己的績效,因此隻適用於協助員工自我改善績效,在其他方麵(如加薪、晉升等)不足以作為評判標準。
外部專家考核的優點是有績效考評方麵的技術和經驗,理論修養高,與被考評者沒有瓜葛,較易做到公正客觀。缺點是外部專家可能對公司的業務不熟悉,因此,必須有內部人員協助。此外,聘請外部專家的成本較高。
然而采用多名評價者,確實擴大了信息搜集的範圍,但是並不能保證所獲得的信息就是準確的、公正的。
以員工為例:
(1)員工的考評會帶有情感因素。
在同一公司工作的員工,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考慮到各種利害關係,評價者有時還會故意歪曲對被評價者的評價。 比如,可能會給跟自己關係好的被評價者以較高的評價,給跟自己關係不好的被評價者以較低的評價。尤其是當考評的結果跟被考評者的獎金發放、薪酬調整、晉升掛鉤時,涉及個人利益,員工更有這種傾向。
(2)員工很可能懼怕權威,而給上司以較高的評價。
由於上司的權力的無形壓力,員工不敢得罪上司,怕上司會對自己施行報複,從而影響自己的前途。尤其是管理部門,上下級關係比較固定,上下級之間還要相處很久,這樣員工就不傾向於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這種評價方式還會導致另外一個極端就是,這種評價成為下屬發泄不滿的工具。尤其是即將離職的員工,反正不打算繼續幹了,就給上司一個很差的評價。曾經有一個公司的部門經理被迫辭職,就是因為他曾經給自己的下屬評價較低,而這個下屬又有了新的機會,準備離開公司,在離職之前對經理的評價很差。
(3)員工對人力資源部仍然不太信任。
對這種評價充滿恐懼感,擔心自己的評價意見還是會被上級知曉,同時也擔心評價收集的信息是否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處理。
(4)員工之間的博弈,使得考核結果有可能趨中。
作為在360度評價範圍的員工都是獨立的決策主體,假設員工考評決策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自己最大的收益(這可能與我們要求的以事實為依據不符,但在實踐中因考慮多種因素,員工往往都是從本人利益出發的),因此在員工相互評價過程中,麵臨著兩種結果策略,評優與評差,公司的考評政策是優者褒獎或者晉升,差者下崗或者淘汰,如果員工評價別人為差,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並且員工評價是長期的一個過程,員工會考慮本次或者下次自己也被評差,如果評價別人為優,自己有可能被別人評差,但是基於前一種原因,被別人評差的概率極低,因此最終員工的策略均選擇評價別人為優,導致所有人評價結果為優,這是在評價中最常見到的結果,也是不斷博奕的結果。
雖然多元化的考核主體,尤其是員工作為一員的存在,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與傳統考核方法相比,多元化的考核主體必然從多個角度來反映員工的工作,使結果更加客觀、全麵、可靠和公正,使考評起到“鏡子”的作用,並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二、唯才是舉
三國時期,曹操講求“唯才是舉”,哪怕“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地網羅,即使在現在社會裏,有如此見識和氣度的領導,也不多見。當時在國都,可以設想是一個多麼人才濟濟的興旺局麵。就以文學來說,現在我們所講的建安時期文學的繁榮景象,大部分作家都在曹氏父子周圍。至於那些政治上、軍事上的謀士,則更是曹營中的骨幹力量。
官渡之戰,是決定曹操能不能立足於天下的最大考驗,不消滅袁紹這個軍事上、政治上的勁敵,曹操一天不得安生,連覺都睡不踏實。而且,袁紹手下的謀士,像許攸、沮授、審配、郭圖,也都是一流的“智囊”。因此,曹、袁之戰,也是一場謀士之戰,結果,由於袁紹“多疑而寡決”,手下謀士又分幫結派,紛爭傾軋,可以打贏的仗也打輸了。而曹操之勝,應該說,很大程度獲益於他的這些謀士的高明對策。
官渡之戰,久攻不下的時候,曹操也動搖過的,因為幾無隔宿之糧,幹脆不如撤兵算了。他同荀彧商量。這位謀士給曹操寫了封信,信內建議:“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以弱戰強,正如狡兔和鷙鷹搏鬥,隻有一口氣不停地拖著叼住它的鷹向前奔走,愈到最後時刻,愈不能泄勁,堅持到底,才是勝利。哪怕稍一遲疑,全盤皆輸,必然會成為鷙鷹的一頓美餐了。官渡大捷以後,曹操向皇帝上表,給荀彧請功。
曹操在這份《請增封荀彧表》中,說得相當實事求是:“昔袁紹作逆,連兵官渡。時眾寡糧單,圖欲還許,尚書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遠恢進討之略,起發臣心,革易愚慮,堅營固守,徼其軍實;遂摧撲大寇,濟危以安。”他還設想:“向使臣退軍官渡,紹必鼓行而前,敵人懷利以自百,臣眾怯沮以喪氣,有必敗之形,無一捷之勢。”所以,曹操承認荀彧的謀略,“以亡為存,以禍為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即使在今天,能找到這樣敢於襟懷坦白,承認自己“不及”部下的人,怕也不多見的。
曆史上曹操是“唯才是舉”的典範,曹操用人“不念舊惡”,比如張遼;“各盡其才”,比如任峻;善於在實踐中選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劉備。從這些方麵我們可以看到,曹操思賢若渴,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業,不拘一格,廣攬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
唯才是舉更要情理交融,知人善任。管理者對自己領導的企業進行組織、管理,無非是他的責任,其目的則是激發出員工最大的潛力、發揮其聰明才智,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產出,從而實現最高效率。既是以人為對象,就必須知道人不是機器,因此不能沿用泰羅式管理。人是感情豐富的社會人,因而必須從影響其情感入手進行管理,而不能隻是靠冷冰冰的規章條例去約束人。既要曉之以理,更應動之以情。
總之,在企業經營之中,“人和”必不可少。科士威特惠屋店長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卻各有其用。因此,無論是引進人才還是使用人才,都應因勢利導,知人善任,使人盡其用,發揮人才的最大功效。同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美玉也有瑕疵。對人不能夠求全責備,用人時應揚長避短,知人之短而容之,見人之長而用之,這才是可行的用人之道。以此法引人用人,公司所需各色人等無不可齊集麾下效力,既能使每個人充分發揮其個性專長,又使人與人之間因互補而合作,而不因相同而爭鬥。
人是被組織在公司裏的。由誰組織呢?由部門主管、由總經理、由管理者。優秀的管理者是公司成功的前提。古語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所以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所以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孔明出山;所以有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留用關羽……現代經濟中對優秀人才的重視更是各大公司取勝的決定因素。1994年,世界汽車業的兩大巨頭(美國通用與德國大眾)就曾為一名原任職“通用”的高級主管洛佩斯的“跳槽”至大眾而大動幹戈、對簿公堂,甚至驚動兩國政府,跨國糾紛鬧得不可開交。
人才關係著企業經營的成敗。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你可以奪走我的工廠設備,搶去我的市嚐客戶,拿走我的資金、財產,但隻要留下我的組織和人員,四年之後,我還是一個鋼鐵大王。”
三、考核製度實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全麵了解,評估員工工作績效,發現優秀人才,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章考核範圍
第二條凡公司全體員工均需考核,適用本辦法。
第三章考核原則
第三條通過考核,全麵評價員工的各項工作表現,使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與取得報酬,待遇的關係,獲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動力。
第四條使員工有機會參與公司管理程序,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五條考核目的,考核對象,考核時間,考核指標體係,考核形式相匹配。
第六條以崗位職責為主要依據,堅持上下結合,左右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
第七條各類考核目的:
(1)獲得晉升,調配崗位的依據,重點在工作能力及發揮,工作表現考核;
(2)獲得確定工資,獎金的依據,重點在工作成績(績效)考核;
(3)獲得潛能開發和培訓教育的依據,重點在工作和能力適應性考核。
第五章考核時間
第八條公司定期考核,可分為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月度考核以考勤為主。
第九條公司為特別事件可以舉行不定期專項考核。
第六章考核內容
第十條公司考核員工的內容見公司員工考評表,共有四大類18個指標組成考核指標體係。
第十一條公司員工考評表給出了各類指標的權重體係。該權重為參考性的,對不同考核對象,目標應有調整(各公司依據自身企業特點,生成各類權重表)。
第七章考核形式和辦法
第十二條各類考核形式有:
(1)上級評議;
(2)同級同事評議;
(3)自我鑒定;
(4)下級評議;
(5)外部客戶評議。
各種考核形式各有優缺點,在考核中宜分別選擇或綜合運用。
第十三條考核形式簡化為三類:
即普通員工、部門經理、公司領導的評議。
第十四條各類考核辦法有:
(1)查詢記錄法:對員工工作記錄檔案、文件、出勤情況進行整理統計;
(2)書麵報告法:部門、員工提供總結報告;
(3)重大事件法。
所有考核辦法最終反映在考核表上。
第八章考核程序
第十五條人事部根據工作計劃,發出員工考核通知,說明考核目的、對象、方式以及考核進度安排。
第十六條考核對象準備自我總結,其他有關的各級主管,下級員工準備考評意見。
第十七條各考評人的意見,評語彙總到人事部。根據公司要求,該意見可與或不與考評對象見麵。
第十八條人事部依考核辦法使用考評標準量化打分,填寫考核表,統計出考評對象的總分。
第十九條該總分在1~100分之間,依此可劃分優、良、好、中等,一般、差等定性評語。
第二十條人事部之考核結果首先與考評對象見麵,征求員工對考核的意見,並需其簽寫書寫意見,然後請其主管過目簽字。
第二十一條考核結果分存入人事部、員工檔案、考核對象部門。
第二十二條考核之後,還需征求考核對象的意見:
(1)個人工作表現與相似崗位人員比較;
(2)需要改善的方麵;
(3)崗位計劃與具體措施,未來6個月至1年的工作目標;
(4)對公司發展的建議。
第九章特殊考核
第二十三條試用考核。
(1)對試用期屆滿的員工均需考核,以決定是否正式錄用;
(2)對試用優秀者,可推薦提前轉正;
(3)該項考核主辦者為試用員工部門經理,並會同人事部給考核定案。
第二十四條後進員工考核。
(1)對認定為後進的員工可因工作表現隨時提出考核和改進意見;
(2)對留職察看期的後進員工表現,作出考核決定;
(3)該項考核主辦者為後進員工主管,並會同人事部共同給考核定案。
第二十五條個案考核。
(1)對員工日常工作的重大事件即時提出考核意見,決定獎勵或處罰;
(2)該項考核主辦者為員工主管和人事部;
(3)該項考核可使用專案報告形式。
第二十六條調配考核。
(1)人事部門考慮調配人員候選資格時,該部門可提出考評意見;
(2)人事部門確認調配事項後,該部門提出當事人在本部門工作評語供新主管參考;
(3)該項考核主辦者為員工部門經理。
第二十七條離職考核。
(1)員工離職時,須對其在本公司工作情況作出書麵考核;
(2)該項考核須在員工離職前完成;
(3)公司可為離職員工出具工作履曆證明和工作績效意見;
(4)該項考核由人事部主辦,並需部門主管協辦。
第十章考核結果及效力
第二十八條考核結果一般情況要向本人公開,並留存於員工檔案。
第二十九條考核結果具有的效力:
(1)決定員工職位升降的主要依據;
(2)與員工工資獎金掛鉤;
(3)與福利(住房,培訓,休假)等待遇相關;
(4)決定對員工的獎勵與懲罰;
(5)決定對員工的解聘。
第十一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由人事部解釋、補充,經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通過後頒布生效。
第二節讓人人看重績效考評
一、績效考核的目的與用途
1.績效考核的目的
開展績效考核工作,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開展績效考核工作,這個問題不加以明確,勢必使績效考核陷於盲目。
企業要開展績效考核工作,核心問題是使企業的戰略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要實現戰略目標,人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如何使人力資源發揮最大效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都有使命感,進而發揮創造力,使公司具有運行活力,進而對人力資源進行整合,使優者得其位、劣者有壓力並形成向上動力,使企業目標在優化的人力資源作用下得以順利實現等,正是績效考核所要解決的最本質的問題。
績效考核的目的以及實際意義是為了企業和員工的共同進步,不單純是為了薪酬體係的規劃設計;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組織和員工的績效能力,除了作為薪酬獎金分配依據之外,還有更豐富的用途。
(1)通過績效管理實現公司目標。
績效管理是連接員工個體行為和組織目標之間最直接的橋梁。 比如,2010年某公司在黃山市黟縣要達到1億元的銷售額,公司總共有5個銷售人員,那麼,分解之後就是人均2000萬元的銷售指標。要完成這個銷售指標,每個銷售人員起碼得售出100套商品房(平均約20萬元/套)。如果一般情況下,一個客戶隻購買一套商品房,那麼,每個銷售人員就得聯係至少100個客戶才可能達到目標。假定一年300個工作日,那麼,他們平均每3天就得搞定一個客戶,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行為必須時刻圍著客戶轉,打電話、發短信、與客戶溝通等。否則,銷售員無法完成個人的銷售指標,公司目標也就難以實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考核個人銷售指標的完成與否,就能夠將個體的行為導向客戶,從而建立起個體行為與公司目標之間的聯係。
(2)通過績效管理改善公司整體運營管理。
對於公司整體而言,績效管理可以作為公司整體運營管理改善的基矗通過整體績效管理,可以發現公司運營狀況,及時了解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修正策略,跟蹤行動計劃和績效結果,從而保證發展戰略的實現。
(3)通過績效管理提高員工培訓、職業發展規劃。
對於個人而言,績效管理可以作為員工培訓發展、職業規劃的基矗持續地建立績效檔案,可以了解員工長期的績效表現,因而可以針對性地開發培訓計劃,提高員工績效能力,並且作為員工職業發展過程中選拔、輪崗、晉升的參考依據。當然,在績效管理中,一定要保證對員工績效過程的跟蹤,而不僅僅關注結果,隻有全麵了解員工績效過程的表現情況,才能準確評估員工的職業發展趨勢,進而作為員工培訓、職業發展規劃的有效依據,為公司不斷創造價值。
(4)通過績效管理實現“共贏”。
績效考核必須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由企業與員工各取所需共同贏得這嘲遊戲”。其一,企業贏得管理與效益。其二,員工則贏得自我的認識、改進與發展。
(5)為下一期的績效指標完成做準備。
績效管理的關鍵在於持續改進,包括對於績效管理體係的持續改進。因為,一個績效考核體係的真正成功同時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成功公司績效管理的經驗認為,績效考核體係在實施中經曆一兩年後才能真正完善起來,尤其是管理者的績效管理能力和技術才能培養起來,相應的考核文化和氛圍才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