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各顯神通(1)(1 / 3)

1、 胡服騎射

話說奇人趙武靈王的形象異常生猛,長的是身高八尺八寸,胸寬三尺,又生就一副馬臉,嘴尖如鳥喙,連鬢絡腮胡子又濃又密,黑黑的臉龐泛著亮光。此外,老天在生就他這副尊容的同時,也賦予了他與之匹配的理想:救亡圖存之意,稱王圖霸之心。

一天,趙大王對高參樓緩說,您看噢,咱們趙國東麵有齊國、中山國,北邊有燕國、林胡,西邊有秦國、韓國和樓煩野蠻部落。這些個,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啊。咱們老這樣四平八穩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遲早是他們誰的下酒菜。咱就想啊,咱們穿的這長袍大褂寬袖口,幹活打仗都不太方便。咱們的死對頭胡胡就不一樣了,短衣窄袖皮靴子,行動方便靈活,騎馬殺人得勁兒。您看噢,咱是不是也仿照胡胡的風俗,把服裝改一改,改過之後哩,咱們戰車也不要了,什麼大刀長矛也不要了,也學他騎馬射箭,就這樣咱們再遇到胡胡的時候,就不會吃他的虧了,您看這主意怎麼樣?

樓緩一聽,是這麼回事,強烈支持。趙大王又問高級顧問肥義,肥義也說,是這麼回事,強烈支持,還補充說,這不是普通的服裝發布會呀,這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重大改革呀。要辦大事,咱不能猶豫,猶豫不決,就辦不成大事。

趙大王一聽,是這麼回事,於是這事就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將這個重大改革進行宣講,然後作為基本國策,寫進憲法裏去。

第二天一大早,趙大王不知道打哪裏尋摸來一套胡胡的服裝穿上了,也許是打俘虜的胡胡身上剝下來的吧,就耀武揚威地坐在寶座上,等著向大臣們現身說法。

等大臣們到齊了,都嚇一跳,心說,哪裏來個短衣窄袖皮靴子的胡胡大王,坐上了咱大王的寶座?仔細一看,是咱們趙大王,個個都麵麵相覷,不知道趙大王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這時候,就見趙大王一臉嚴肅,廢話沒有,開門見山,把國家重大的改革方案說了一遍:看見沒,咱已經給大家夥兒作模範帶頭人了,就這模樣,你們可別掉隊呀。他一邊宣講,還一邊比手劃拳,直說得勁。

大家夥兒一聽全傻眼了,現場頓時炸了鍋,這個說,不好看、寒磣,那個說,打娘胎裏出來,就穿這長袍大褂寬袖口,打死也學不會短衣窄袖皮靴子。這個說,老祖宗的傳統變不得,變了恐怕有災禍,那個說,咱們禮儀之邦學胡胡,這個人我丟不起。

趙大王呸了一口,說,咱是真想把你們全家老小都送給外族人喂狗去呀。不是咱嚇唬你,依你們這一副窮德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被外族人擄去喂狗,是遲早的事。

大家夥兒還準備扯扯皮,趙大王一聲斷喝,少廢話,照辦,我宣布,明兒個一大早,誰不穿短衣窄袖皮靴子上朝的,有他好看。

話沒說完哩,趙大王的老叔公子成不幹了,臉色鐵青,說,您這明擺著是來羞辱咱們祖宗的吧!一句話說完,拂袖而去。

趙大王一看,大怒,喝令武士將老叔公子成請到原地站好了,操起手裏的弓箭,照著堂外的門樓子就是一箭,喝道,有誰膽敢再非暴力不合作的話,我的箭就穿過他的肋巴骨。

公子成等人見狀,頓時嚇得麵如死灰,從此再也不敢妄發議論了。

第三天,趙大王下令,效法胡胡的風俗,穿衣帽,敢有不從的,大刑伺候。緊接著,趙大王又號,勇士們,有種的跟咱學習騎馬射箭吧。不用說,家夥一個個直喊萬歲。

就這樣,不到一年,趙大王就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第二年春天,趙大王親自率領騎兵部隊,小試牛刀,三下五除二,打敗了長袍大褂寬袖口的中山國,緊接著,又降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幾個野蠻部族,趙大王從此令人刮目相看。

打這以後,小小的趙國,一躍而成為唯一能夠同秦國相抗衡的強國了。可以說,胡服騎射功不可沒。

【阿龍看熱鬧】

衣服有關國力

孔子曾經誇管仲,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家就得變成披頭散發和衣襟左扣的夷狄了!這是最早關於衣服和身份問題的論述,到後來,衣服問題越來越重要。趙武靈王就認為,衣服關係到國家軍隊的戰鬥力,所以強製推行“胡服騎射”;更多的時候則是衣服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比如規定不同級別的官員衣服的顏色不同,規定不同的階層衣服必須用不同的材料。即使到今天,衣服也和社會風化、個人名譽關係密切,超短裙、牛仔褲都曾經引發過軒然大波,人們一度認為,穿超短裙、牛仔褲的都不是好孩子。

2、 國君當間諜

趙武靈王大刀闊斧,推行“胡服騎射”的基本國策,十年工夫不到,趙國一躍成為中原的軍事強國。這期間,趙大王親自帶隊,向東打到常山,向西打到雲中,向北打到雁門,拓地近千裏。接二連三的利好消息,不由得使趙大王血脈賁張,繼而誘發了更大的崇高目標:取路雲中,自九原向南,直搗鹹陽,滅絕暴秦!

那麼,由誰來牽頭完成這個史無前例的艱巨任務呢?當然是趙大王自己。因為,他對自己的偽胡胡兵產生了感情,不放心把軍事大權交給手下人。於是,他決定將國事提前交給自己的兒子管理,自己騰出工夫,一門心思地去攻城略地。

轉天,趙大王把大家夥兒召集到東宮,正式宣布:把王位傳給太子何,這就是趙惠王,而趙大王自稱主父,通俗地說,就是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