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孝成王即位不久,齊大王就派使者給小大王送來賀信。不用說,小大王的母親趙太後親切地接見了使者。
使者奉上國書,趙太後將書信接在手裏,書信還沒有打開,就對使者說,您一路上辛苦啦,貴國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可還安居樂業呀?貴大王身體可好啊?
使者一聽,不樂意了,就說,臣奉大王之命來向太後您和小大王問好,您不先問咱大王好,卻先打聽年成好不好,百姓是否安居樂業,您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後邊,這樣問,不太好吧。
趙太後哦了一聲,說,話可不能這樣說,您想想啊,如果貴國沒有好年成,百姓拿什麼過好日子哩?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齊大王南麵稱尊,日子豈能好過呀?所以說,大王之本為百姓,百姓之本為年成,咱豈有舍本逐末的道理?
使者一聽,湊合,就唔唔應承著,說,托您的福,年成還行,小百姓也還行,咱大王吃嘛嘛香,身體也倍兒棒。
趙太後接著又問,咱聽說,貴國有個隱士,叫鍾離子,他的主張啊,咱有同感。他說呀,種糧食的人,咱一定得保證他有幹飯吃,沒糧食的人,咱也要讓他口稀飯吃;養蠶織布的人,咱一定得保證他有衣服穿,沒有衣服的咱也不能夠讓他凍著。這是在幫助君王體恤百姓哩,好人啦。咱不明白,為什麼到現在,齊大王也沒有啟用他哩?
沒等使者支應,趙太後接著又問,咱還聽說,貴國有個隱士,叫葉陽子,他的主張啊,咱有同感。他說呀,要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有所養,好人啦。咱不明白,為什麼到現在,齊大王也沒有啟用他哩?
沒等使者支應,趙太後接著又問,北宮家的女兒嬰子還好吧?咱聽說,她家裏沒有男孩,為了奉養雙親,她都成超級剩女啦,他父母心疼她,她就摘去耳環玉飾,發誓終生不嫁。哎呀,這孩子是在用孝道為百姓作表率啊,為什麼到現在,咱也沒有聽說齊大王褒獎她哩?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這樣的一位孝女不受待見,齊大王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呢?咱太想跟他學學啦。
沒等使者支應,趙太後接著又問,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著嗎?咱聽說,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成天盡在國內國外惹事生非,這是教壞小老百姓啊,為什麼到現在,齊王還不處死他呢?
使者一聽,頭都大了,心想,您說的這幾人,除了於陵的子仲,其他的咱一個也沒聽說過呀,您可真夠可以的,都趕上國際間諜了。咱們國家的事情您都摸得一清二楚,別不是編故事來故意諷刺咱大王的吧。
使者再一看,也不像,趙太後挺誠懇的。於是,使者又唔唔地應承說,好的,您的建議呀,咱回去一定彙報給咱大王。好的,您歇著,不打攪啦,告辭告辭,回驛館歇息去嘍。
【阿龍看熱鬧】
知道分子趙太後
你真以為趙太後知識淵博、見識高遠、情報耳目無所不在嗎?其實,這更多地是一種談話技巧。曾經有人這樣傳授經驗:如果能讀很多的書,自然很好,但如果時間不夠,那麼還可以有兩種辦法讓你變得博學,一是挑一兩個作者或一兩種書,比如《老子》,精研細讀,當別人和你談話時,不管談論什麼,你都可以把話題拉到老子上來;二是盡量地多讀書,每本書隻讀十分之一或隻讀評論,這樣不管談論什麼,你都能說上一點意見。知道分子趙太後,在使者麵前就是這樣做的。
5、 觸龍諫趙太後
老實說,自從趙武靈王力推“胡服騎射”以來,秦大王和趙大王就較上勁兒了。此後,兩國大王數次交手,勝負各半。等趙孝成王繼位時,趙太後垂簾聽政,秦大王一看,喲嗬,孤兒寡母的,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於是開打,一口氣就打下了趙國三座城池。
太後和大家夥兒一商量,向齊國求救。齊大王也很幹脆,援助,可以,但您得把您寶貝兒長安君送過來做人質。太後一聽,我呸,訛詐吧您就,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說,太後急了,明明白白地告訴左右的近臣,再有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就向他的臉上吐唾沫!
大夥兒沒轍了,幹著急。這時候,太後的老朋友左師公觸龍自告奮勇,希望去會一會太後。太後一聽,喲嗬,老朋友我就不呸你哪?就氣衝衝地等著他。
觸龍大約比太後大一輪的光景,也就小五十歲吧,到了會客廳,磨磨唧唧,老半天才挪到了太後麵前,劈頭就告罪說,哎呀,您知道的,老臣腳有毛病,所以很久沒來看您啦,最近啊,咱聽說您貴體有恙,所以特來看您來啦。
太後說,嗯,是不咋地,還不都是秦大王那廝給鬧的,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又問:您每天的胃口還行?太後說:勉強喝點兒稀粥罷了。觸龍說:近來咱也不咋地,但是堅持鍛煉鍛煉,每天走上三四裏,也還能吃點兒東西。太後說:您有福,我做不到。
這樣嘮了幾句家常,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太後說,就這事?還有別的事嗎?沒別的事,那就請回吧。觸龍說:嗯啊,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我又老了,可能說走就走,所以啊,咱怕自己走後,他沒個一技之長,咱就想啊,希望您能讓他補個黑衣衛士的空額,就為這事,咱冒死罪來懇請太後您。
太後說:可以。這孩子多大年齡了?觸龍恭恭敬敬地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咱希望趁咱還沒入土的時候托付給您。太後一看這情況,樂了,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是呀,比你們女人家還厲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