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最後的戰爭(2)(3 / 3)

李牧軍事生涯的前半段,主要是和匈奴幹仗。匈奴人多不可一世啊,人長得生猛,架獵鷹,挽雕弓,高頭大馬,鬼頭彎刀,見人就殺,見物就搶,有肉吃肉,無肉吃人。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北邊的諸侯國,誰不怕他們呀?但是人家李牧就不怕。

對付匈奴,李牧有他的一套方法。為了一攬子解決趙國的邊患——匈奴,人家韜光養晦十多年,先示弱,背地裏蔫不唧唧地操練人馬,完善預警機製,匈奴一來,咱堅壁清野,最後時機成熟,誘敵圍殲,一天工夫,將匈奴主力——十萬騎兵解決掉了,結果是,在隨後的十多年間,匈奴都不敢來趙國邊境旅遊觀光了。

不用說,有了這樣的功勞,李牧在國際軍事界脫穎而出,於是迎來了他軍事生涯的後半段,和燕國幹,和秦國幹,戰果如何?一句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趙王遷繼位後,趙國已經是明日黃花啦。眼下,距離毀滅性戰役——長平之戰,已經都過去二十多年啦,幾位秦大王前赴後繼,要將趙國的首腦機關——邯鄲一舉拿下,都沒如願。這二十多年,趙國又經曆了多少次惡戰啊?不誇張地說,要不是藺相如、平原君、廉頗、李牧這幾個人硬撐著,趙大王早就玩完了。

眼下,藺相如、平原君死了,廉頗遭誣陷,逃跑了,就剩一個李牧在硬撐著。前不久,人家秦大王聽說廉頗大將軍逃跑了,再次興兵伐趙,李牧在如此艱難險惡的國內外局勢下,又和來犯的秦軍幹了一仗,打得秦將樊於期大敗而逃。

趙大王一高興,說了一句話,封了一個爵,賞了一塊地。一句話是:您真是咱們趙國的白起呀;一個爵是:武安君,也就是白起自殺前的爵位;一塊地是:一萬戶領地。

盡管這樣,按照春秋戰國的一般規律,出了個趙王遷,趙國必須亡;出了個趙王遷,李牧必須死。為什麼他必須死哩?因為太優秀了嘛。而給他的武安君的封爵,也恰好是他悲情結局的一句讖語:必須死在自己人手裏。下麵,就是李牧之死的細節回憶——

趙王遷七年,趙國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開大縫竟有一百三十步。禍不單行,邯鄲一帶又遇到大旱,不用說,年底,人相食。秦大王一看,非常高興,是時候了,出發。

這回秦軍帶隊的是大將軍王翦。王翦從太原一路進兵,楊端和從常山一路進兵,秦大王又派內史騰帶兵十萬駐紮在上黨,作為聲援。武安君李牧一看,也不含糊,迎敵,將人馬駐紮在灰泉山,營寨相連幾十裏路。

大將軍王翦到了灰泉山一看,頭都大了,不敢輕易向前推進。秦大王聽到報告後,心想,咱家人都被李牧這廝打怕了,這次和他硬幹,恐怕又要吃虧,這該怎麼辦哩?這時候,高參王敖給秦大王出了一主意,秦大王一聽,非常高興,就派王敖到王翦軍中,協助王翦依計行事。

見了麵,王敖這麼這麼和王翦一合計,王翦一聽,眉開眼笑。第二天,王翦派人去趙營講和。李牧一聽,不打了,要給咱們趙國過幾天安生日子,好,歡迎。記住,想要咱簽賣國條約,甭想,於是也派人去秦營商議。

背地裏,王敖這小子蔫不唧唧來到趙國,找到相國郭開說:哎呀,相國,識時務者為俊傑呀,趙大王就一妓女的小子,從小鬥雞玩馬,也不好好學習,能成什麼大事啊?咱跟著他命都算好啦?這小子就一亡國之君啊。總而言之,一句話,跟咱們秦大王幹吧,虧不了您。

郭開一聽,笑眯眯地直點頭,於是,二人一合計,嗯,就這麼辦。轉天,郭開來向趙大王彙報小道消息:不好啦,武安君李牧私下裏和秦國人講和啦,事成之後,想獨霸代郡,作草頭天子啦。

趙大王一聽,嚇了一大跳,這還得了,於是悄悄地派左右人前去灰泉山查看,果然,李牧和王翦的信使往來頻繁。不用說,趙王又怕又怒,緊忙向相國郭開問計。郭開笑眯眯地說,唉呀,這不難啊,讓大將軍趙蔥接替李牧大人,讓他回京城養老,不就結了嗎?

趙大王一聽,眉開眼笑,就這麼辦,於是派司馬尚持兵符到軍中宣布命令。李牧一聽,嚇了一大跳,說:眼下,兩軍對壘,國家安危都擔負在一將的身上,您雖有君命,我也不敢答應。司馬尚一看,不好交差,就私下裏告訴李牧,不瞞你說,這都是相國的鬼主意啊。

李牧一聽,大怒,就要帶大部隊回去,找小人郭開算賬。司馬尚一看,急了,這不就是謀反嗎?人家可有把柄了。李牧長歎一口氣,說,印信不能交,人也不能殺,您說怎麼辦吧。唉,我可知道廉頗大將軍的難處了。老實說,這時候,他已經有了流亡之心。

等到半夜,李牧把將印懸掛在營帳中,換上平常人的衣服,悄悄走出營寨,投奔魏國去了。等到天一大亮,趙蔥見李牧還沒把印信交給咱,就來主將帳中窺探情況,一看,沒人,官府印信都在,哎呀,不好啦,逃跑了,就派人去追。

果然,在一家旅店裏找到了李牧。這時候,李牧正大醉未醒,趙蔥大手一揮,讓人斬下李牧的首級,回頭把首級獻給趙大王。李牧一死,趙國就日薄西山了。

【阿龍看熱鬧】

為什麼反間計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