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最後的戰爭(2)(2 / 3)

信陵君恍然大悟,再拜稱謝,回頭讓眾賓客留在郊外屯紮,獨自駕車回到家裏,找到一個與自己交情很深的內侍顏恩,這麼這麼一請托,讓他暗地裏轉告如姬。

好,願意幫幫忙。如姬聽說後,淚流滿麵,心想,公子好不容易求咱辦點事,就算赴湯蹈火,也不敢推辭啊。當天夜裏,如姬將魏大王灌得大醉,兵符到手,用手帕包好,交給顏恩,顏恩又轉交給了信陵君。

信陵君得到兵符,就去與侯大爺辭行。侯大爺生皺著眉頭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您到了那裏,即使有這個兵符,咱恐怕晉鄙大將軍也會懷疑呀。沒關係,有辦法,於是將自己的朋友、猛人朱亥介紹給信陵君,讓他為這事保駕護航,又這麼這麼交代一番。

信陵君一聽,不覺落淚。侯大爺說,您害怕了?信陵君說,不是,晉鄙老將軍本來無罪,倘若他一時糊塗……我是為這個不好受。一席話,幾個人都歎氣。

沒多大工夫,朱亥的家裏都安排好了,兩個人出城和門客會合,開拔,繼續前進。一彪人馬來到鄴下,見到晉鄙。信陵君取出兵符,說:大王心疼老將軍啦,特派遣我來代勞。

晉鄙接兵符在手裏,心想,大王將十萬人馬交付給咱,咱雖然才疏學淺,但也沒什麼罪過,眼下,大王沒有隻言片語給咱,卻冒出個信陵君來接替咱,這兵荒馬亂的,有點兒可疑呀。準備回頭派個心腹人回去,找魏大王核實這事再說。

信陵君一看,晉鄙找托詞了,當時頭就大了,不禁悲從中來呀……眼角一瞥朱亥,朱亥厲聲喝斥道:反了你了!晉鄙剛問一句:你是什麼人?隻見朱亥從袖中抽出一隻四十斤重的鐵錘,朝著晉鄙當頭就是一下,晉大將軍頓時腦漿四濺,氣絕身亡。

信陵君抹一抹眼淚,手握兵符,對眾將喝道:大王有命,讓咱來接替晉將軍,發兵救趙,晉將軍不服軍法,現已處死。三軍將士不得輕舉妄動!頓時,軍營中一片肅靜。

再說,三天以後,魏大王發現兵符丟了,頓時大怒,逮著如姬、顏恩和大家夥兒一頓拷打,可誰都不承認。魏大王一想,肯定是信陵君搗的鬼,他家裏雞鳴狗盜的人多,偷兵符,這是誅滅九族的罪行。回頭找信陵君,哪裏有個人影,當下派衛慶去追。

等到衛慶追到鄴下,信陵君已經殺了晉鄙,統率軍隊開拔了。信陵君說,你既然已到了這裏,就等咱攻破了秦軍以後,再回去向大王稟告吧。衛慶隻得悄悄派人先回去向魏王彙報,自己就留在了軍中,以觀動靜。

信陵君先犒勞了三軍,接著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回去;獨子無兄弟的,都回去奉養父母;有疾病的,留在軍中醫治。”就這樣,得到精兵約八萬人,編製整齊,申明軍法,開拔,目標:秦軍大營。

沒一天工夫,大部隊望見了秦軍大營的影子。信陵君熱血翻騰,下令出擊,他身先士卒,率領眾賓客直衝過去。王做夢也沒有料到,魏兵有這麼大膽子,隻好倉促應戰。平原君也開城接應,三支人馬大戰了一場,王損兵一半,逃回汾水大營。

就這樣,邯鄲之圍解除。信陵君心裏門兒清,自己得罪了魏大王,是不敢回國了,就將兵符交給衛慶,讓他率軍回國,自己則留在了趙國,過起了流亡生活。

阿龍辭典 信陵君不懂藏拙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耳目眾多、消息靈通,有一回,他和魏王在下棋,有人來報告魏王,說趙國兵馬聳動,看樣子是要來攻打魏國了。魏王嚇了一跳,棋也不下了。信陵君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這是趙王出來打獵呢。不久又有人回報,果然是趙王在打獵。魏王大驚,這信陵君怎麼消息這麼靈通,比我當國君的還厲害?從此,魏王開始提防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後,信陵君流亡趙國,當再次回到魏國後,被魏王毒死。

【阿龍看熱鬧】

如果信陵君不回頭

古時候的人,有時候心思很怪的,侯生明明有好想法,卻不主動跟信陵君說,非得信陵君走到半路了,又親自回去請教,侯生才肯開金口。如果信陵君不回頭,那一群門客豈不就是白死了嗎!其實,侯生要的是一種被尊重的感覺,既然這麼看重我,那麼這樣大的事情,你就得主動問問我的意見;如果不問,那就是你自己的過錯。因此在社交中,不要忽略任何人,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你在關注他,這是最高境界,往往會收效奇大。

5、 李牧之死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裏單說李牧。李牧的生平是這樣的,祖籍趙國,嬴姓,李氏,大約出生於武將世家,很早就帶兵打仗。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這話擱李牧身上不管用,人家帶兵打仗,大大小小曆經數十戰,壓根兒就沒吃過一次敗仗,要麼是堅城拒守,隻要打定主意出戰,準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