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最後的戰爭(2)(1 / 3)

白起大將軍歎了一口氣說:時不再來呀,眼下,這來來回回一折騰,已經一年多了,邯鄲人民已經緩過氣兒來啦,同仇敵愾啦,這仗沒法打啦。

秦大王一聽,鬼火直冒,喝道,你說不去就不去啊,還想不想混了?白起大將軍一看,不好,行行,讓咱再考慮考慮。第二天,白起躲在將軍府不露麵,派人向秦大王請假,又病了。

秦大王一看,是我態度不好,就讓範睢去請白大將軍報效祖國。白大將軍一看,去死吧,你這個陰謀家,白眼狼,別假惺惺的啦,麵也不見,得傳染病啦,危險。

巨擘範睢大人就空手回來向秦大王彙報。秦大王說,依您看,他是真病了嗎?範睢大人笑一笑,說,大將軍是不是真病了,咱不清楚,但他撂挑子的態度,咱是看出來了。

秦大王一聽,又是鬼火直冒,罵道:娘希匹,沒有他白起,地球還不轉了?沒有芝麻醬,就不吃炸醬麵了?於是,下令增兵十萬,命王去替代王陵,下令一舉拿下廉頗那廝。

沒想到,王大將軍也不頂事,五個月下來,邯鄲城巋然不動。白大將軍聽說後,冷笑,直撇嘴,我說什麼來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現在誰去也不頂事。

麻煩來了,沒想到,自己家的門客也有和老範家的門客有交情的,就把這番話向大家夥一學舌。範睢一聽,心說,白大將軍,您這是自取其辱啊,就別怨咱不仗義了,回頭將這話向秦大王做了彙報。

連吃敗仗,秦大王本來心裏就不痛快,一聽這話,大怒。秦大王一發怒,後果很嚴重,白大將軍被削封號,貶為平民,到陰密養老去,立刻滾出鹹陽城,一分鍾也不許磨蹭。

白起歎道:狡兔死,走狗烹,走吧。於是出鹹陽西門,來到杜郵暫歇,等待行李。這時候,範睢一想,斬草除根,一攬子解決得了,於是又在秦大王麵前一給力:他會不會投奔別的友邦去啊?

秦大王一聽,嚇一大跳,緊忙讓人給白大將軍捎去一把寶劍。白大將軍一看,全明白了,持劍在手,歎一口氣說:唉,咱死有餘辜啊,誰叫咱一夜之間殺掉四十萬降卒呀!於是哢嚓一下,把自己玩完了。

阿龍辭典 武安君是不祥之號

武安君,顧名思義,就是“以武安國”的能人,往往是封給武將的,但也有例外,曾經炙手可熱的國際大名人蘇秦,就受封過武安君。但包括蘇秦在內,受封武安君的人常常不得好死:秦國將軍白起,被秦王逼得自殺了;蘇秦,在齊國被刺殺,死後又被五馬分屍;趙國將軍李牧,被自己人殺死。看來以武安國,不如以德服人呀。

【阿龍看熱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很多人覺得,白起之死是咎由自取,誰讓他殺人太多!粗略統計一下,白起在戰場上殺死的人,竟然達到一百萬之多。但白起的死,並不是因為這種“因果報應”,而是死於政治權力鬥爭。所謂高處不勝寒,一個人地位越高,他在享受好處的同時,也就會越危險,因為越高的地位盯著的人就越多。他一是遇上範睢這樣心胸狹隘的人,二是遇上秦昭襄王,這也是個好殺的主,所以白起隻有死路一條。

4、 竊符救趙

白起大將軍自殺了,邯鄲打了兩三年沒打下來,秦大王能不暴跳如雷嗎?一咬牙,他又派精兵五萬去幫大將軍王,不打下邯鄲,誓不為人。

趙大王一看這架勢,心驚肉跳,慌慌張張派遣使者分頭向國際社會求援。忙了一圈,合縱連橫的利害誰都懂,就不幫忙,不敢摸老虎屁股啊。楚國出點兵吧,屯在邊境線上,不敢攏身,觀望中。

實在沒轍了,趙大王找親戚魏大王哭訴,魏大王心一軟,就派遣大將晉鄙率十萬人馬來救趙國。秦大王一看,喲嗬,有種,一瞪眼,誰上來打誰。魏大王害怕了,找人給晉鄙帶話,別魯莽,沉住氣!於是,晉鄙將大部隊駐紮在鄴下,觀望中。

平原君一看,頭都氣暈了,派人給信陵君捎一封信,說,太不夠朋友了,您不打算交咱這個朋友就算了,您就不能為您的姐姐考慮考慮嗎?原來,信陵君的姐姐是趙大王的夫人,平原君管她叫表嫂嫂的。

信陵君一看,急了,來求魏大王,一次二次三次,魏大王死活不答應。信陵君心想,好吧,事已至此,那咱就舍命陪君子吧,一咬牙,準備了一百多輛馬車,四處邀約賓客,準備開赴邯鄲前線,以身赴難。

隊伍經過夷門,信陵君與老朋友侯生辭別。侯生說,哦好,您保重,我已經老啦,不能一同出力,請不要見怪。信陵君一聽,心說,喲嗬,真夠朋友,還有什麼好說的咧,走吧,繼續趕路。

走了十多裏路,信陵君一想,不對,這個侯大爺不應該是這樣的人,是不是有什麼話不方便說呀?於是讓賓客們都停下,等他一等,他獨自駕著一輛車回去,準備向侯大爺討個說法。賓客都說:算了,都半死的人了,帶著他也是個累贅。信陵君不聽,很堅決。

回到夷門,果然就見侯大爺笑眯眯地候著,在等他的樣子。見了麵,侯大爺開口就說,公子養門客幾十年,沒有聽說過門客給您獻出一條妙計,眼下,隻會一味跟著公子去赴死,實在是匹夫之勇啊。

信陵君一聽,苦著臉說,咱是實在沒轍了呀。侯大爺說,不急,先坐下,容我慢慢為您謀劃。說完,兩個人見禮坐下,侯大爺就說了,您看噢,咱聽說,如姬非常受大王的寵愛,而您對如姬又有大恩,她早就願意以死報答您了。咱又聽說,大王的兵符,就放在他臥房裏麵,隻有如姬才能夠……這麼這麼一番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