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君一聽,有點兒動心。小參謀唐雎可看出了苗頭,對安陵君說,別呀,秦大王那廝是什麼人?五百裏換五十裏,他祖宗八輩子都沒做過這種事兒。別信他,騙您的,就像他祖宗以前騙楚懷王啊,孟嚐君啊,春申君啊,平原君啊,太子丹啊,似的。
安陵君苦著臉說,不依他不行啊,他遲早會開大部隊過來拿的。唐雎可來氣兒了,說,等他開大部隊過來時,再給他!憑什麼現在他吹口氣,您就把祖上的家業雙手捧給他呀?咱打不過他,惡心惡心他還不行啊?就和他死磕到底了!
安陵君還是苦著臉,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唐先生你去給秦大王回個話唄?唐雎說,好,就和使者來見秦大王。
剛一見麵,秦大王就上了臉,對唐雎說:咱用關中五百裏地換您主子五十裏地,您主子為嘛不答應啊?你們君臣不要忘了,咱滅了韓國和魏國,獨留您主子的五十裏地,那是咱把您主子當作忠厚長者看,不想打他的主意。眼下,您主子不知好歹,陽奉陰違和咱對著幹,這不明擺著是不把咱放在眼裏嗎?
唐雎笑一笑,說:大王您別誤會,我聽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但凡孝順的子孫,都不敢損毀,何況是父母留下的土地呢?您的土地雖多,五百裏,但那是您的,咱們大王隻想安分守己守著這五十裏地過小日子。
秦大王一聽,頓時虎起臉,說,你小小的一個傳話的,怎麼敢這麼大口氣?你長腦子了嗎?韓國、魏國,都是東西南北八百裏的家當,不也是他祖宗傳給他的子孫的嗎?眼下,為嘛都姓了“嬴”哩?
唐雎笑一笑,說:那是大王開了大部隊去了嘛。您開大部隊過去,咱們大王的土地再姓“嬴”也不晚啊。
媽的,敢頂嘴,不用說,秦大王勃然大怒,喝道:氣死我了,你這廝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說:咱沒聽說過。秦大王喝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的血能漂起盾牌。長平之戰,你知道不?就是榜樣!
唐雎頓時眉頭緊鎖,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小人物發怒嗎?秦大王喝道:小人物發怒啊,丟帽子,光著腳,頭撞地,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能耐呀?
唐雎喝道:這是庸人的手段!專諸刺吳王僚不這麼幹!聶政刺韓傀不這麼幹!要離刺慶忌不這麼幹!我唐某人今天也不這麼幹!一邊說,一邊站起來,拔劍在手,怒視秦大王。
喲嗬,這架勢,讓秦大王吃了一驚,心說,不好,早前兒,怎麼讓他帶劍上殿啊?!秦大王臉上掙紮了好半晌,才哈哈大笑說:好說,好說,先生請坐嘛!咱何必為這點兒小事傷了和氣哩!咱算明白啦,韓國、魏國之所以玩完,是因為國君手下多是庸才啊,您大王安陵君,僅憑方圓五十裏的地幸存下來,大概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說罷,秦大王打發唐雎回驛館休息。唐雎走後,左右大臣小心翼翼地對秦大王說,大王,這個,就這麼算啦?
秦大王頓時虎起臉,呸了一聲,說,沒那麼便宜。這廝方才不是說了嗎?咱大部隊開過去,他就心服口服。回頭大部隊開過去,再收拾他。
到這裏,唐雎唬秦王的故事就結束了。《戰國策》裏沒有這個尾巴,那是逗您高興的嘛。曆史是非常殘酷的,記住,沒錯。
【阿龍看熱鬧】
離目標近,誰都搞得定
東漢末年,宦官汙染朝綱。幾個讀書的大臣想要搞掉宦官,就坐在一起製訂了一個周密而龐雜的計劃。當時曹操也在場,隻說了一句話:對付幾個閹人,用一個大力士就夠了。唐代宗時,李輔國權勢熏天,都不把唐代宗放在眼裏。有人給唐代宗製訂了周密而龐雜的計劃。唐代宗冷笑,派了個殺手潛進李輔國的府邸,一刀解決。說了這麼多,隻是想說明,不要以為搞掉一個大人物需要多麼煩瑣的步驟,隻要離目標近,誰都搞得定。
11、 王翦出兵
大將軍王翦攻下燕國的薊城後,派人到鹹陽去向秦大王告捷,順便捎上自己的退休申請書,大意是說,咱老啦,腿腳也不靈便啦,上樓也費勁兒啦,要求告老還鄉。
秦大王一看書信,嘿嘿一樂,同意,當即派中不溜將軍李信接管王翦的大部隊,繼續追剿燕大王父子倆。秦大王召回王翦,賞給他許多金銀寶貝,讓他回封地頻陽養老去了。
中不溜將軍李信也非常能幹,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燕大王父子和魏大王。不用說,下一個冤大頭就輪到楚國了。
秦大王就問李信了,嗯,你說,這次出兵,帶多少人馬好啊?李信撇撇嘴說,二十萬足矣。
秦大王吃不太準,於是,大老遠把老將王翦召到跟前,就問,您看,出多少兵合適啊?王翦眯著眼,恭恭敬敬地說,以老臣愚見,沒有五六十萬人馬恐怕不行吧。秦大王一聽,嚇了一跳,心說,六十萬人馬?咱老本就這麼多啦,看樣子,這人一老,膽子就小,於是他客客氣氣讓人送老顧問王翦回去,轉天,讓李信領著二十萬大軍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