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最後的戰爭(5)(2 / 3)

一路上,李信昂首闊步,攻城略地,好不威風。楚大王慌了神,緊忙祭出大將軍項燕與李信對陣。項燕使出七麵埋伏計,打得李信大敗而逃,順手還將秦國侵占的土地收複了一些。

秦大王聞訊,勃然大怒,當即削去李信的官爵和封地,越想越後悔,不該呀,當初不聽大將軍王翦的忠言,於是決定亡羊補牢。轉天,他親自出馬,到頻陽造訪王翦,請王翦出山掛帥。

王翦一臉迷迷糊糊,說,不瞞您說,臣有些老糊塗啦,有時候,白天晚上也分不清啦,要不,大王您再選別的能幹的將軍去?

秦大王說,這次出征,非大將軍您不可,請您不要再推辭了!口氣不容置否啊。

王翦嚇一跳,立馬想起了自己的舊同事——武安君白起大將軍,心說,這將軍功勞一大,晚年再一生病,可就不太妙呀,於是緊忙打起精神,說,眼下,大王如果非讓老臣給您添亂哩,就必須撥給我六十萬人馬,否則,咱怕幹不過楚蠻子啊。

老話題了,秦大王還是心疼啊,就同王翦商量,您看噢,咱聽說,古代的大國隻有三軍,次等的國家隻有二軍,小國隻有一軍,而且軍隊出征並不會全數開拔,多少會留一點打預備。前不久,李信那廝一場敗仗,咱十萬人馬立即報銷,咱的老底子您是知道的,眼下,將軍您一口氣就要六十萬,這是前所未有的呀,是不是……

王翦說,大王啊,您是明白人,楚大王那廝的家當,東西寬三千裏,南北長五千裏,雖說他爺爺爸爸與您爺爺爸爸交手,老吃敗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呀,人家隨便動員一下,還不有個一二百萬人馬?六十萬人馬真沒管您多要。

秦王一想,也對,李信那廝不是誇口二十萬嗎?結果怎麼樣,一敗塗地,好了,咱就依了您。於是,秦王再次拜王翦為大將,將六十萬人馬交給他,仍用蒙武做副將,擇日出征。

臨行前,秦大王親自在壩上設宴,為王翦餞別。王翦拿著酒杯,先祝大王萬壽無疆,然後說,大王請飲了這杯,臣才敢提一些小小的請求。

秦大王一飲而盡,就問,將軍有什麼話要說呀?就見王翦從袖中取出一片竹簡,恭恭敬敬地遞給秦大王,說,想請大王把這些田宅賜給咱們家。

秦王一看,上麵開列著鹹陽城外的幾處良田美宅,就哈哈大笑說,老將軍若能得勝回朝,楚國的家當都是咱們的啦,所有的榮華富貴,咱都願意與您分享,這點田宅又算什麼呢?

王翦說,唉,臣老了,這就像風中的蠟燭,說閉眼就閉眼啦。咱就想啊,不如在臣看得見的時候,請大王多多地賜給臣一些良田美宅,好作為子孫的產業,這樣,咱的子孫就能世代享受大王您的恩德了。秦王大笑,同意了。

大軍隊開出函穀關,剛紮下營盤,王翦又派人向秦大王索要鹹陽城外的幾處園林。蒙武一看,非常納悶,心想,這老家夥可夠貪的哦,就不冷不熱地說,老將軍,您的請求是不是太多了些啊?

王翦笑一笑,不言聲,過了好半天,才說,咱看你人不壞,就偷偷地告訴你,這也利於一路上咱們倆的精誠團結。您看噢,秦大王這人,性格剛強淩厲,而且多疑,眼下,他將精兵六十萬交付給咱,就是傾全國兵力托付給咱了,大王他睡不著覺,咱也睡不著覺啊。

咱就想啊,咱多多地索取田宅園池,謊稱為子孫後代謀福利,不就是要安大王的心嘛。這要地也有講究啊,鹹陽城外的最好,大王眼皮子底下,咱能怎麼樣?這樣一來,大王他睡得著覺,咱也睡得著覺啊,否則,武安君白起就是咱的榜樣啊。

蒙武一聽,倒吸一口涼氣,說:老將軍您真是高明,咱不服不行。不用說,回頭上下級配合非常好,大將軍王翦小用計策,不出一年,將項燕打得大敗而逃,打這以後,離楚國滅亡就不遠了。

也許正得益於這種機靈勁兒,後來,大將軍王翦才得以在封地壽終正寢。這在春秋戰國,是很不多見的。

阿龍辭典 王翦

王翦是戰國四大將之一(其他人是趙國的李牧與廉頗,還有秦國的白起),六國除韓國之外,都是王翦和他兒子王賁所滅。王翦冷靜,知進退,仁慈,善於帶兵,是戰國那個糟糕年代難能可貴的軍人。

【阿龍看熱鬧】

受比施更有福

窮人沒有資本救濟富人,當富人救濟窮人的時候,他會有自豪感,這種自豪感令他幸福。人們喜歡幫助弱者,不僅僅是出於惻隱之心。實際上,是因為窮人無法超越富人的物質基礎,富人才伸出援手。王翦屢屢向秦王政要這要那,隻是想表明自己是弱者。秦王政成了強者,自然就不設防了。

12、 秦並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