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戰略準備(3)(1 / 3)

“繚肅,繚子!”秦王輕喚著,掀開緯簾看了看,立即哈哈地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下了鑾駕。

繚子見了,也翻身下馬,靜靜地瞅著秦王。

“繚子,繚子!你是天下高人,本王不要你行禮,隻是請你隨我回到宮裏,好好一敘。”秦王高興地說。

繚子點點頭。

75、秦王撥萬金使頓弱遊說六國

窗外雖然是寒雪冷風,窗內卻暖洋洋的氣氛熱烈。秦王端坐於暖閣之中,他的左邊、右邊分別是昌平君、李斯、王翦等幾個親信大臣,繚子坐在秦王對麵,正侃侃而談他的“軍勝於朝廷”的觀點。

“當今社會,一個國家要想在政治上取的成功,就必須以軍事上的勝利為根本條件。雖然是如此,要想打勝仗又必先使內部安穩;而要使內部安穩,又必須從改革、整頓國內政治人手;隻有製定好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才能通過舉賢用能,富國惠民,來調整君臣、君民關係,使國家安定富強,令民心歸順君王。這樣之後,才有可能‘戰勝於外’、‘威製天下’。”

秦王早些年便讀過繚子的“治軍的12條”,對繚子非常佩服,如今聽了繚子的這番話,更是讚賞不已。這些話的意思他自己也思考過,似乎李斯也說過,可都沒有繚子說的這般明朗、這般透徹。秦王用欣賞的目光望著繚子,認真地聽他往下說。

“治理軍隊,必須先建立各項製度,使軍容整齊、號令一致、紀律嚴明,然後以嚴刑重賞來保證軍令的貫徹執行。應當誅殺的,即便他是勳貴,也必須殺了他;應當獎賞的,即便他是馬夫,也必須賞賜他。戰爭的指揮員,必須全麵了解敵情,分析敵我態勢,要打有把握之仗,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先發製人、還是後發製人。必須集中兵力,強化自己的攻擊能力……”

秦王聽到這裏,心裏連聲說好,扭頭去看王翦。王翦見了秦王征詢的目光,微微地點了點頭。秦王高興地笑了。

“在戰爭過程中,要‘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要實行正確的占領政策,使當地民眾安居樂業,最理想的是以威服天下,‘兵不雪刃而天下親’、‘王者伐暴亂,本仁義’。”

秦王聽了這句,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再去看王翦,王翦還是微微地點了點頭。待送繚子去休息後,秦王問王翦:“‘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將軍以為理當如此。”

王翦聽了,稍加思索,回答說:“是這樣的。”

秦王沉默了一會,又問李斯:“客卿的看法呢?”

“可以這麼說。”李斯回答得很肯定。

秦王聽了,目光罩著李斯,分明是還要聽他說理由。李斯自然明白,緩緩地說道:“沒有過錯的城池當然不應該去攻打,沒有犯罪的人當然不能亂殺。但是,如果我們秦國出麵來統一天下,他不肯歸順,自然就是大錯特錯,可以攻伐了。”

秦王聽了,會意地點點頭。說:“繚子真是個軍事天才啊!”

“可惜他有些看法還是與大王相佐。”李斯說。

“是啊,是這樣的。”秦王陷入了沉思。

以後的幾天,秦王每天都請繚子來談治國之道、攻伐之謀、外交之策。三天很過去,風停了,雪化了、太陽出來了。繚子每天雖然侃侃而談、從秦王臉上的表情還是看到了秦王與他的分歧。這家夥,可是個理性太強、感情極弱的人,如果心胸再差一點,我是難在這裏立足的。看來,隻能是孤注一擲了。繚子這麼想著,到了第四天,就來到鹹陽宮向秦王請辭。

“繚肅一介布衣,曾蒙大王錯愛,留在宮中談了幾日。現如今,繚肅的一點所學都講完了,特來與秦王告別。”

秦王聽了,微微一笑,說:“先生是以為我秦國不是天下最強大的嗎?”

“正好相反。”繚子說。

“你知道本王對先生的評價嗎?”

“知道!”

“說。”

“天下兵家第一。”

“你既然知道,你認為本王會放你走嗎?”

“難道大王會用我?”

“你怎麼不想本王會殺你呢?”

“大王不是那樣的小人。”

“就憑你這句話,本王決定用你。不但用你,而且要重用你。從今天開始,本王就將全國的軍事行政事務都交給你,封你為國尉。”

“謝大王。隻是禮拜之事?”

“還是照舊,免了。”秦王灑脫地說。

繚子眼睛一亮,隨即跪下,說:“恭喜大王。”

“說是不行禮,怎麼又行禮,還說什麼恭喜。”

“說不行禮,就不行禮,此次行禮,是因為想給大王行禮,確實是給大王恭喜。因為大王可以免繚肅行禮,當然也可以免他人行禮。”

“這要看這個人怎樣。總不至於象趙高這樣的人,本王也免他行禮。”秦王說著哈哈大笑,目光落在趙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