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現象,曆史學家們給了一個“很中肯”的解釋:公元前219年徐福第一次出海的時候,因為始終找不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境,所以徐福就嚐試在不同的地方下海。因此,現在沿海許多地方都有徐福的蹤跡,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這種解釋,我不想糾正,畢竟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記住他,還能增加這些地方的旅遊收入,挺好。
出海的問題解決了,徐福最終到了哪裏?更是一個千古之謎了。
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記載:徐福再度率眾出海後,到了一個叫做“平原廣澤”的地方。在這裏,徐福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讓這三千童男童女繁衍生息,養育後代。為了共同進步,徐福還教會當地“野人”很多技術、文化,甚至是政治製度。因為在這裏生活得很爽,從此以後,徐福就沒有回秦國。
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這塊“平原廣澤”的地方,到底是哪裏呢?根據現在各種史料的分析,徐福最終到達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日本”。
對於這種解釋,現在的日本人也比較認同。日本大部分民眾都認為,日本人有兩種:一種是土生土長的原居民,另一種是徐福帶過去的人的後裔。現在日本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徐福廟,用來祭拜這位日本的“祖先”。還有,日本那些姓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姓氏的人據說都是徐福的後代。更有甚者,日本某些書籍公開寫到——徐福就是他們第一代的神武天皇。
無論事實究竟如何,徐福無疑都是這場“尋仙騙局”中最大的贏家。
秦始皇最後的歸宿。
送走了徐福,秦始皇就與徐福失去聯係了,他不知道徐福的去向,更不知道徐福的最終歸宿。當然了,秦始皇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即將迎來最終結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一行人來到了昔日趙國的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當時天色已暗,秦始皇就入住了這裏最雄偉的行宮——沙丘宮。
這座雄偉的沙丘宮,始建於商紂王時期。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此地位於趙國境內,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趙國的離宮。
鼎盛時期的沙丘宮,別苑內萬木茂盛、百鳥爭鳴,奇花異木爭相鬥豔,珍禽異獸奔走其間。尤其是入住之後,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這裏嬉戲,君王遊走於酒池肉林之間,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可見,這座並不雄偉的沙丘宮,卻是當時少有的一個“度假勝地”,一座“愛情歡樂穀”呀。
但是,秦始皇對於這座沙丘宮而言,不僅毫無興趣,甚至感到厭惡與恐懼。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號稱“黃帝以後第一偉人”的趙武靈王不僅在這裏見證了“父子反目、骨肉相殘”的人間悲劇,還被自己不孝的兒子軟禁在這裏,最終被活活餓死。
當年那位胡服騎射、稱王稱霸、不可一世、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那個不甘心慘死的冤魂,應該還在這個宮殿中到處遊蕩,四處徘徊吧。
綜上所述,這座宮殿根本就是一個鬼屋,你們誰愛住誰住,反正我不住!
但是,如今天色已晚,您要是不住這裏,您隻能入住帳篷,露宿街頭了。為了安全起見,秦始皇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隻能下旨:全軍入住沙丘宮。
這是他最後的一道命令……
這一住,秦始皇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在這座雄偉的沙丘宮中,在這個讓他既恨又愛的趙國中,在這片賦予他生命的土地中,秦始皇終於落葉歸根,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秦始皇死的那年,是公元前210年,如果按照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出生計算,秦始皇死的時候實際上才49歲。但是,古人常常以虛歲計數,所以,我們總稱秦始皇五十而終。
不管是49歲,還是50歲,這位結束中國600年亂世、統一六國、建立中央三公九卿製度、創建地方郡縣製、鑄玉璽、搞封禪、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修築萬裏長城、築秦始皇陵、修阿房宮、大尋仙藥、銷毀天下兵器、焚書坑儒、進行五次大巡遊的中國第一位“皇帝”,還是死了。
秦始皇,這位在中國曆史上影響巨大的皇帝,同時也飽受無數爭議的皇帝,同時又讓無數人不斷爭議的皇帝,就這樣結束了自己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秦始皇就這麼走了,走得這麼匆忙,甚至都沒有被病魔折磨一下,就這樣安詳地去了。但是,您好歹留下一點痕跡,好讓我們知道一件事情。
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
一個不到50歲的青壯男人,一個連荊軻都製伏不了的武功高手,一個每天要批閱120斤書簡的帝國精英,一個有無數體力、腦力和精力的人,怎麼會突然死亡呢?鬼才知道!
真的隻有鬼才知道!
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依舊爭論不休。
秦始皇死亡的原因。
現在學術界公認秦始皇死亡的原因,有四種:1.被人謀殺;2.遺傳致病;3.高溫致病;4.因累而死。
先說謀殺之說。
我國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曆史小說《秦始皇之死》。在這篇小說中,郭沫若先生認定秦始皇死於非命,而謀殺者就是胡亥,理由是胡亥得知秦始皇立遺詔封扶蘇為繼承人,所以他心中十分不滿,就把秦始皇殺害了。
雖然這篇小說寫得有鼻子有眼的,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胡亥沒有權力呀!如果李斯和趙高不配合自己,胡亥不僅得不到皇位,反而會自取滅亡。
事實也正是如此。
秦始皇死後,趙高用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軟磨硬泡、威脅利用、霸王將敬酒才讓李斯徹底地變節。如果真是胡亥殺了秦始皇,他早就被李斯殺掉了。
除了胡亥以外,趙高和李斯也是重點嫌疑的對象。前者貼身侍奉皇帝,又一門心思地讓胡亥登基,所以有這種作案動機;後者與扶蘇、蒙恬有仇,為了自己爵位不倒,所以也想擁立一位新君。
反正秦始皇周圍,除了胡亥、李斯、趙高你們三個人,也沒有第四個人,到底是誰做的,還是趕緊承認了吧。
因為他們都不承認,我們也沒有文獻、出土文物作為證據,所以他們隻能無罪釋放。這起謀殺案,也就到此為止吧。
如果找不到謀殺秦始皇的凶手,那就從秦始皇本身找原因吧。
秦始皇本身的毛病,還真是多。
眾所周知,秦始皇的父親和祖父,本身就是一個短命鬼。其祖父秦孝文王,登基僅三天就駕崩了,估計年齡不會超過六十。而其父秦庒襄王,在位僅三年就撒手人寰了,下世年齡也不會超過五十。可見,秦始皇祖父這個家族的子嗣,壽命都不長,所以秦始皇存在著遺傳病的可能。
除此之外,秦始皇這第五次出巡,它的時間太長了,整整9個月,這期間冬天之冷,夏天之熱,全讓秦始皇趕上了。秦始皇病故的時候,正好是最高溫酷暑的七月,這個季節極易發病,秦始皇染上什麼疾病導致猝死,也是說得通的。
最後,咱們都知道,秦朝時候的交通工具也是一大問題,四個輪子的馬車因為沒有彈簧,安全性和穩定性都不行,上下一顛簸就能把人甩出去,在加上秦始皇巡遊時間長,鞍馬勞頓是跑不了的,顛簸之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還有一點,秦始皇本身,也是很有問題的。秦始皇本身就心胸狹窄,複雜多變,自從求神問藥後,這種性格變得更甚;再加上為了大權獨攬,秦始皇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每天都要超負荷地工作。這種情況下,他居然沒有過勞死,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遺傳基因不好,路途又過於勞累,再加上高溫酷暑的天氣,每天還要工作到深夜,深夜還要有各種活動……每天都是這樣子地活,如果想長命百歲,隻有吃仙丹了。但是秦始皇沒有仙丹,所以他隻能死了。
一代帝王秦始皇,就是這麼死的,很簡單,一點兒也不複雜。
這就是我對秦始皇死亡原因的理解。
無論如何,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結束了自己燦爛的一生。他走的時候,應該是含笑九泉,無比欣慰的。
一手創建這麼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龐大帝國!我這一生,已毫無遺憾……
但是,秦始皇還不知道,他的這個帝國,表麵上繁花似錦、歌舞升平、鶯歌燕舞;但是其內部,則是一個暗潮洶湧,危機四伏,人民極端仇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社會體係。
在秦始皇死的那年,張良正在流亡之中,在下邳努力學習兵法;劉邦正在沛縣逍遙自在,繼續做著秦國的亭長;項羽正在家鄉練習舉重,學習著萬人敵;而淮陰韓信,可能剛剛受到胯下之辱,正準備一展宏圖。
這些未來掌管天下的英雄豪傑們都在醞釀著,時刻準備著,等待著曆史的召喚,等待著登上這個偉大的舞台。
但是,第一個登上這個舞台的人,卻不是這些人。
就在秦始皇死的那天,在楚國平與城邊上一塊農田裏,一個深受壓迫和剝削的農民,他正在發出“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感慨……
大秦的萬年基業,就將毀在這個農民手裏。
這個農民叫陳勝。
未來的他,將成為中國第一場農民起義的領軍人。
秘不發喪。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在沙丘暴病而亡,對於他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但是,對於李斯而言,則隻能用三個字形容——天塌了!
大哥!您要知道,咱們現在是在巡遊,這裏沒有大量的官員和隨從,更沒有可以調遣的軍隊,您就這麼走了,不是讓天下大亂嗎?
麵對這種嚴峻的局勢,李斯比誰都明白,如果無法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接,就會變成一場賭博,一場全天下人都會參與的賭博,而賭博的獎品,就是整個天下。這種賭局,李斯不能賭,他也不敢賭,更無法賭。
對於李斯而言,他現在唯一能幹的,就是不能走漏秦始皇死亡的消息,所以李斯采取了一個最保守的方案——秘不發喪。
為了不讓隨行的人馬懷疑秦始皇已經駕崩,李斯必須做好兩點工作:一、要讓秦始皇“正常工作、正常生活”,一切濤聲依舊;二、要保證即使秦始皇屍體發臭了,也不能讓別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