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舉的旗子共分兩種,迎風飄揚的為“旗”,竹竿等直掛的長條形旗子叫“幡”。而這些旗子更是五花八門、絢爛至極。這些旗子除了最大、最醒目的“大秦黑色招牌旗”外,還有鸞鳳赤方旗,雉尾旗,孔雀旗,單龍黑字旗,雙龍赤紅旗,龍頭幡,豹尾幡,降引幡,羽保幡等,那真是“百羽齊集、百旗爭鳴”。
位於最後麵的方陣,為秦始皇的本陣,也可以算得上是“戰車方陣”。
這些“戰車”,就是秦始皇的禦車,也稱為“輅車”。根據種類和質地的不同,這些車分為大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等,根據它們的等級,分給各個階級的人居住。
在這些輅車周圍,則分布著衣著明顯的皇家禁軍。
這些萬中挑一,可以以一敵百的勇士們身著華麗耀眼的鎧甲,手拿豹尾槍、弓矢、儀刀等精良的武器,各個彰顯大秦“虎狼之師”的威嚴與自信,單是被這支軍團的氣魄所籠罩,就會讓人不寒而栗,全身顫抖不已。
在這些皇家禁軍兩側(更靠近輅車的一側)則分布著為皇帝服務的宮女和太監。
這些宮女和太監,女的身條婀娜多姿、青春靚麗,不男不女的年輕英俊、帥氣無比,這真是一群俊男靚女呀。而在他們手中,則懷抱著各種金香爐、金香盒、金唾索、金盆、金瓶、金交椅、金馬桶等。這些皇家禦用之物,各個價值連城,珍貴無比。秦始皇讓他們拿出來,就是要彰顯自己的財富,讓大家知道知道什麼叫做“堆金積玉”,什麼又叫做“富甲天下!”
在這個戰車方陣的最中心,由六匹高頭駿馬拉著的馬車,則是秦始皇的天子座駕。座駕上,還有一個巨型的九龍華蓋,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朵巨大的“蘑菇”。在這個“蘑菇”下麵,秦始皇就巍峨端正地坐在那裏。
此時的秦始皇,看著左右富麗堂皇、簇擁自己的臣民,瞅著那些跪拜接駕、連頭都不敢抬的老百姓,此時此刻的心情,隻能用一個字形容:“爽!”
朕是天下至高至大、至尊至貴之人;朕是掌管天下所有財富和權勢的人;朕的每一句話,所有臣民都要洗耳恭聽、俯首帖耳;朕幹得每一件事情,所有臣民都要全力以赴、絕無異議。
朕,就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但是,在這個本該屬於秦始皇的舞台上,曆史這個導演,他已經開始悄悄地換人了。本該屬於秦始皇的霓虹燈,卻已經打在了另外兩個人身上。
在這群不起眼的群眾演員、跪拜的百姓中,有一位英俊瀟灑、氣宇軒昂的年輕人。雖然他隻有24歲,但是此時的他,已經能夠力壓萬夫、氣魄蓋世了。
麵對秦始皇威風凜凜、盛況空前的車馬儀仗,這個少年毫無懼色。他不屑地對自己的叔叔項梁說道:“早晚有一天,我能夠取代他!”
“彼可取而代也!”
這個誌比天高、誇下海口的少年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四年後,即公元前206年,伴隨著阿房宮的熊熊大火,秦朝的千年、萬年基業,就在這位少年的手中戛然而止。而這位少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宿命,為自己的祖先完成了複仇。
這位少年,就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未來的“西楚霸王”項羽。
而在這個舞台的另外一側,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角落,一個幾乎讓人遺忘的陰影裏,曆史這個導演,依舊揮舞著手中的霓虹燈準確而無誤地照在了這個人身上。
這是一位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僅僅比秦始皇小三歲、幾乎與秦始皇同一時期的人!當看見秦始皇宛若天上的太陽、輝煌無比、照耀四方的時候。這個男人隻是懷著羨慕之情,發自感慨地說道:“哇塞,大丈夫就應該是這樣!”
“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也許,當時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從這一刻開始,曆史這個導演已經徹底拋棄了秦始皇,而這個異常低調的男人,已經被獨具慧眼的曆史老人所選定。
在曆史的安排下,這個男人將成為下一部戲的主角;這個男人,將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這個男人,將像秦始皇一樣君臨天下,受到萬人敬仰!
這個男人,就是未來的“漢高祖”劉邦。
第五次出巡。
在與未來的天下之主項羽、劉邦擦肩而過後,秦始皇毫無察覺。當然了,他也不可能察覺得到。秦始皇現在唯一要幹的,就是離開自己那座雄偉的鹹陽殿,開始快樂的旅遊。
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由於沒有具體的目的和時間,所以從秦始皇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11年)十月出發,一直到第二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七月為止,前後整整持續了九個月。
這九個月裏,秦始皇算是玩瘋了,看看他的旅遊路線圖吧——“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望南海、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
根據這份出巡路線圖,秦始皇把整個中原玩了個遍。他不僅遊覽了中國的江南水鄉,還切斷了南京(金陵)的龍脈,讓這座城市再無王者之氣。
在浙江紹興的“會稽”,秦始皇祭拜了中國最偉大的首領——“大禹”。在歌頌大秦帝皇和顯擺自己豐功偉績的時候,秦始皇繼續幹起了老本行——他留下了《會稽刻石》,供後世永遠地頂禮膜拜。
可見,才經過了不到一年時間,秦始皇就擺脫了心裏的陰影,他的調節能力真是強呀。
當然了,秦始皇的心情如此地開心,絕不是因為祭拜大禹和刻字留念。在山東臨沂的琅琊,秦始皇終於遇見了那個人,那個讓秦始皇天天茶思飯想、整整銷聲匿跡九年的人。
這個人,就是齊國的方士:徐福。
整整消失了九年,你幹什麼去了?要知道,秦始皇對於徐福的忍耐,早就到了極限。早在“坑儒”的時候,秦始皇就公開痛罵徐福,認為他拿錢不幹事。
事實也正是如此。
在這九年的時間裏,鬼知道徐福是真找藥去了,還是揮霍開心去了。總之,徐福沒有找到所謂的長生不老藥——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徐福當然也找不到。既然找不到,徐福又花了秦始皇那麼多錢,還用了這麼長的時間,他怎麼向秦始皇交代呢?
簡單,繼續蒙。
徐福是一位心思縝密的方士,他太了解秦始皇了。對於秦始皇而言,為夢想付出的成本越多,期待成功的心情也就越強,甚至無法自拔。即使經曆了無數挫折,“為了相信而相信”這個長生不老的神話,秦始皇依舊毫不氣餒。何況,為了自己能夠長生不老,秦始皇把無數的光陰都花在了這個上麵。
為了修道成仙,獲得長生不老藥,秦始皇拜了神、花了錢、隱秘了行蹤、甚至還殺了人,怎麼就沒有結果呢?這是不可能的,也許成功,就在於下一個五分鍾的堅持。
這種“鍥而不舍、堅定不移”的心態,正是徐福所需要的。
麵見秦始皇後,徐福對他說道:“蓬萊山上的仙藥已經找到了,但是有一個問題,海上有一種大魚,老是給我添亂,所以我上不了山,也弄不到仙藥。希望陛下給我一些神箭手,再遇到大魚搗亂,我就可以用連發的弩箭射殺它們,這樣就能得到仙藥了。”
“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對於這個走了九年的騙子,秦始皇還能夠相信徐福的話嗎?《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悅,深信不疑。”一代帝王秦始皇,又被這個忽悠糊弄了。
無獨有偶,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接見徐福的當天晚上,秦始皇就做了一個夢。在這個夢中,秦始皇夢見自己與海神開戰了,這些海神跟人一樣,秦始皇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些家夥消滅掉。
秦始皇睡醒了以後,他特意找了一個會解夢的人詢問此事。這個博士告訴他:“跟您戰鬥的人,應該不是海神,海神都是驅使大魚、蛟龍戰鬥的,隻有惡神才現身作戰。如今您對神的祭祀這麼周全,所以這樣的惡神必須馬上除掉,這樣就能看見善神了。”
聽完這番話,秦始皇立刻調兵遣將,他不僅準備了很多捕殺大魚的用具,還親自操作連弩,準備射殺那些大魚。但是,秦始皇率領這支軍隊,從“琅邪”北上至“榮成山”,都沒有看見大魚,一直到了“之罘”,秦始皇才看見一條大魚,並且親自射殺了它。
秦始皇射殺的這條“大魚”,到底是一隻鯨魚,還是一隻海豚,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即使射殺了大魚,秦始皇還是忌諱波濤洶湧、變幻莫測的大海。在暈船嘔吐半天後,秦始皇決定,還是由徐福替自己出海,去拿那長生不老藥。
在出海前,秦始皇單獨會見了徐福,為了最終成功,秦始皇異常謙虛地問道:“愛卿此次出海,還需要什麼東西呀?”一聽這話,徐福來了精神——賺錢的機會又來了!
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記載,徐福對秦始皇說道:“蓬萊仙人說了,如果想要獲得長生不老藥,需要進獻三千童男童女,還有各種精通技術的工匠,還要準備五穀的種子。至於金銀珠寶、護駕的神箭手,當然是多多益善。”秦始皇一聽,朕當什麼條件呢?就這麼點兒要求,全部準奏(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
就這樣,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徐福帶著秦始皇“讚助”的所有家當,高高興興地第二次出海了。
這一次,徐福就再也沒有回來;當然了,即使徐福能夠回來,秦始皇也等不到那一天。
至此,這場跨時整整10年的尋仙“鬧劇”,正式落下了帷幕。
徐福的最後歸宿。
在這場騙局中,徐福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他不僅把“千古一帝”秦始皇耍得團團轉,還使自己成為中國第一代航海家,第一位東渡重洋的人,成就了中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但是,徐福的這次出海,為現在的曆史留下了兩個巨大的謎團。
第一,徐福是從哪裏出海的?
第二,徐福出海去了哪裏?
殊不知,這兩個問題,已經成為千古之謎了。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徐福出海的地點,北到河北的秦皇島,南至江蘇的連雲港,還是現在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甚至是外國的韓國、朝鮮等處,都有徐福出海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