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1 / 1)

他是世界軍事史上不世出的奇人,也是中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一代名將,雄才大略,蓋世無雙,用兵如神,百戰百勝……

出陳倉、定三秦、破魏國、平代國、擒趙王、降燕國、滅齊國、殲項羽,揮師天下,所向披靡……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首先揭竿而起,天下百姓苦於暴秦苛政,於是豪傑四起,雲集響應,義軍迅速席卷了大半個中國。不久,吳廣、陳勝相繼敗亡,但他們所引發的各路諸侯、豪傑之兵已然分據天下,如野火燎原,勢不可當,已非秦軍武力所能撲滅了。

在各路義軍當中,項羽和劉邦所統率的兩支隊伍實力最強,脫穎而出。

當時,為了迅速推翻秦朝的統治,各路義軍的名譽領袖楚懷王便和大家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稱王。於是,項羽和劉邦兵分兩路,對秦王朝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首先攻入關中,兵臨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安撫百姓,廢除苛政,與民休息,約法三章,深得關中百姓的擁戴。

與此同時,勢力最為強大的項羽軍團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奮揚蹈厲,一舉打敗了秦軍主力,聲威響震,被公推為上將軍,成為各路諸侯的霸主。

項羽得知劉邦搶先進入關中的信息,十分不滿,在函穀關擊敗劉邦駐軍,迅速揮師入關,進占鹹陽,燒殺劫掠,將秦都宮殿化為灰燼,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公元前206年(楚漢元年)二月,項羽在戲自稱為西楚霸王,發號施令,分割天下,重新劃定天下土地疆域,分封劉邦、英布、章邯、張耳等各路諸侯及將相為十八國諸侯王,自己統轄梁、楚等九個郡,建都彭城。

項羽心忌劉邦,把他封為漢王,以秦朝流放罪人的險僻之地巴蜀和漢中(張良為劉邦爭取來的)劃歸劉邦統轄,定都南鄭。不僅如此,項羽為防劉邦勢力東擴,窺視中原,就將關中地域一分為三,把秦朝舊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封為雍王、塞王、翟王,分別鎮守,箝製劉邦對劉邦形成了困守絕地之勢。

項羽分封之後,劉邦不肯接受,但是迫於項羽強大的軍事勢力卻又無可奈何,蕭何、張良、周勃等人也紛紛勸諫劉邦暫居漢王,忍辱就國,等待將來有機會再圖發展。於是,這年夏四月,劉邦率部向漢中進發,經過秦嶺時又采用張良計策故意燒毀了惟一的棧道,表示不再有東進北歸之意了,同時,也遏製了項羽及關中諸侯部隊的侵襲。

來到南鄭之後,大家便發覺巴蜀、漢中一帶道險、貧瘠,物力匱乏,生活艱難。而且,劉邦的部隊多為楚沛一帶的人,時間一久,人心思歸,都覺得陷此絕地,前途暗淡,於是,時有兵將逃亡。

此時此地的劉邦也和大家一樣,苦困迷惘,情緒低沉:東進北歸吧,自己兵微將寡,士氣低落,而章邯等三秦精兵分布戰略要地,扼製咽喉,勢難突破;而且項羽勢大,兵精將廣,號令天下,一呼百應,更難抵擋,倘若盲目冒進,無異於自取滅亡。

困守絕地,前途暗淡的陰雲籠罩著南鄭一帶,人心渙散,士氣低落,進退維穀。

這時,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青年人正悄悄地走向了中國曆史的舞台,正是由於這個人的出現,才拉開了中國曆史上“楚漢之爭”的曆史帷幕;正是這個人在劉邦坐困漢中之時,為劉邦首建攻略天下的大策,並突出奇兵,一舉還定三秦,占據了關中要地,為劉邦統一天下奠定了根基;正是這個人在楚漢相持滎陽之時,揮師北上,開辟北線戰場,攻滅魏、代、趙、燕、齊五個諸侯王國,迂回合圍強楚,改變了整個楚漢戰爭的格局;正是這個人最終使得劉邦以弱勝強,殲滅項羽,建立強大的西漢王朝,改寫了中國曆史的進程。

這個人是公元前三世紀末世界曆史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就是:“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他是世界軍事史上不世出的奇人,也是中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一代名將,雄才大略,蓋世無雙,用兵如神,百戰百勝,指揮了“井陘口之戰”、“破魏之戰”、“濰水之戰”等一個個以弱克強,奇謀百出的經典戰役,成為舉世公認的一位戰績輝煌、光耀千古的一代天才軍事家,為曆代兵家所推崇;他被漢高祖劉邦譽為“連百萬之眾,攻必取,戰必勝”的戰神,出陳倉、定三秦、破魏國、平代國、擒趙王、降燕國、滅齊國、殲項羽,揮師天下,所向披靡,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削平群雄,累計破敵六十萬人以上,打下了大半個漢朝的江山,迅速結束了秦末群雄角逐、連年混戰的局麵,輔助劉邦建立了大一統的西漢王朝,也成就了他一代“戰神”的赫赫威名。

這便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戰神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