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此生成敗一蕭何(2)(3 / 3)

蕭何心中默默地道:“韓信啊,韓信,我的好兄弟!我雖然愧對於你,但那是呂後所迫,實屬無奈。但願你死之後不要記恨我!因為,當此時刻,我蕭何若不害你,隻怕自身難保,我也是被逼的啊!”口中卻道:“謝皇後。”

於是,蕭何親自去誘騙韓信入宮。

韓信有病,身體欠安,就推托不去。

蕭何道:“你雖然有病,但這麼大的好消息傳來,列侯們都去祝賀了,你也應當勉強進宮道賀啊!”

見蕭何力勸,韓信無奈,隻得起身,勉強隨行,在韓信的心裏,絲毫沒有對蕭何懷疑過,因為他自己始終認為蕭何是自己的知己,他更從來沒有想到過蕭何會出賣自己並設計斬殺自己。

豈知,韓信剛一進宮,就被呂雉喝令武士上前拿住,捆綁起來,押到了長樂宮鍾室處斬。

韓信一見呂雉和蕭何那副神情,心中什麼都明白了,知道是這二人設計捉拿自己,當下一言不發,從容被俘,準備引頸就戮。

即將臨刑,韓信才長歎一聲,說道:“我後悔啊!當初不用蒯徹的計謀,今天居然被婦道人家和小孩子們所騙,這不是天意嗎?”

呂雉命人在長樂宮鍾室把韓信處斬了,隨即又下令屠殺了韓信的三族。

一代聲威赫赫的戰神就這麼悄悄地走向了死亡!死在了一個陰狠毒辣的婦人和他的知己手裏。

他沒有死在戰場上,因為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在戰場上沒有對手,他是戰神!戰爭的勝負完全被他掌控著,沒有人能從戰場上打敗他。

後人慶廉作《詠懷雜詩》感歎道:“卓哉淮陰侯,勳名垂不朽。傷心未央宮,竟爾烹功狗!”

再說漢高祖劉邦平定了陳豨叛亂之後,回到京城,得知韓信已經被呂後和蕭何斬殺了,一邊高興,一邊連呼:“可惜了!可惜了!如此不世大才,怎地就此一刀斬了呢?唉!唉!你做事也太魯莽了。”

呂後道:“當時事情緊急,真偽難辨,也來不及細思,所以……就這麼處置了。這事兒,丞相蕭何也參與的。”

劉邦聽了,冷哼了一聲,斥責道:“你這個心狠手辣的婆娘,休拿蕭何來搪塞我!這件事你不要往他身上推托。嘿嘿,蕭何是個什麼樣的人,朕還不知道嗎?他就是一個牆頭草,隨風倒罷了。隻管趨炎附勢,明哲保身,哪裏有半點主見了?誅殺韓信這等大事,定是你的主意,你這婦人之見!累我擔負屠戮功臣的罵名!唉,你這陰狠毒辣的婦人,早晚必有惡報!等我百年之後,看人家如何收拾你!你不會善終的!唉,唉,事已至此,算了,算了,不說這些了。”沉吟片刻,隨即又急切地問道:“韓信臨死之際說過什麼話嗎?”

呂後道:“韓信隻是說他悔恨當年沒有采納蒯徹的計策謀反,所以才有今日之禍!”

劉邦咬牙切齒地道:“朕知道蒯徹那小子,他是齊地的一個辯士。”於是,下詔給齊國,命人緝捕蒯徹。

不久,蒯徹就被捉住,押到了劉邦的麵前。

劉邦滿麵怒容,沉聲喝問道:“你曾經出主意教韓信謀反?狗膽包天啊!”

蒯徹麵無懼色,說道:“是!臣確實教過他謀反的計策。然而,韓信那小子不成器,沒有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才導致了今天的被夷三族之禍!如果那小子當初采用了我的計謀,陛下怎麼能夠屠殺韓信的滿門和親屬呢?”

劉邦勃然大怒,喝令武士道:“將罪臣蒯徹煮了!”

蒯徹大叫道:“冤枉啊!憑什麼要烹煮我呢?”

劉邦冷笑道:“你教唆韓信謀反,罪當烹殺,有什麼冤枉的?”

蒯徹從容不迫地道:“皇上,請聽臣的解釋!當初,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之間,天下的英雄豪傑像烏鴉一樣聚集在一起攻略天下,群起角逐。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豪傑都來搶奪它。於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並不是不仁德,那隻是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罷了。當初那個時候,臣僻處齊地,隻知道有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啊!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要謀求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隻不過都是力不從心罷了。陛下您難道能夠把他們都烹殺嗎?”

劉邦聽了,沉吟半晌,歎了口氣,黯然道:“朕聽這小子說的有些道理,放掉他吧!”於是,就赦免了蒯徹的罪過。

按:韓信是中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大軍事家之一,也是一位悲情英雄,曆代文人多有詩文吟詠,茲錄幾首如下:袁崇煥《漢淮陰侯廟》:“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陵穀有變異,遑問赤鬆子。所貴清白心,背麵早熟揣。若聽蒯通言,身名已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周永年《吊淮陰侯》:“一世人皆笑,三軍眾盡驚。始知真國士,元不論解情。楚漢關輕重,英雄出戰爭。何能避菹醢?垂釣足平生。”羅隱《書淮陰侯傳》:“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莫恨高皇不始終,滅秦謀項是何人?”羅隱《韓信廟》:“剪項移秦勢自雄,布衣還是負深功。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餘杯奠蒯通。”羅隱《漂母塚》:“寂寂荒墳一水濱,蘆洲絕島自相親。青娥已落淮邊月,白骨甘為泉下塵。願上荻花飄素發,到傍菰葉碎羅巾。雖然寂寞千秋魄,猶是韓侯舊主人。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錢若水《題韓信廟》:“築壇拜處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已深。隆淮若知同鳥椽,將軍應有五湖心。”許渾《韓信廟》:“朝言雲夢暮南巡,已為功名少退身。盡握兵權猶不得,更將心計托何人?”李紳《卻過淮陰吊韓信廟》:“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侫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文天祥《讀史》:“自古英雄士,還為薄命人。孔明登四十,韓信過三旬。壯誌摧龍虎,高詞泣鬼神。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