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後,張羽信心百倍地報名參加了星光大道的比賽,並經過激烈拚爭,在沒有奪得周冠軍的情況下,沉著應戰,反敗為勝一舉拿下月冠軍,繼而越戰越勇,最終以精美的演唱獲得年度冠軍。擔任決賽現場評委的金鐵林、李雙江、郭頌、戴玉強、卞留念等音樂界的權威,都認為張羽是一個少有的男高音,卞留念直言——他前途無量。一個汽車修理工的演唱,能讓這些人看好,實在不易,張羽為此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星光大道》比賽結束後,很多唱片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和張羽簽約,他用自己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終於圓了音樂夢,成為了歌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閱讀點睛:如果沒有多年來矢誌不渝的堅持,或許張羽如今依然在某個汽車修理廠當修理工。正是心中有夢,又敢於去追逐夢,張羽才用執著的精神和無畏的奮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毫無疑問,誓不言棄、執著追求是張羽成功的秘笈!
馬天宇:將夢想寫在臉上
佚名
馬天宇,山東德州人。歌壇“當紅小生”。代表歌曲《該死的溫柔》等。
在大眾的視野裏,“好男兒”,“該死的溫柔”幾個字眼一直沒有離開過馬天宇。馬天宇看起來很有貴氣,但他卻是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他的父母認為男孩要有一技之長,以後要養家糊口.家裏老人常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當時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學習廚藝,做麵點,做廚師。馬天宇16歲的時候打了第一份工,就是在餐廳的後廚倒垃圾、刷盤子洗碗、配菜。在村裏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錯的行業,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馬天宇跟隨叔叔來到了北京。初到繁華都市,馬天宇依然重操舊業,在工體附近的早市賣牛羊肉,後來還賣過早點,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
可是那年過後,由於種種原因,馬天宇和姐姐一起經營的早餐店被迫關門。生活隨時可能改變,而感興趣的事情也隨時都在改變。馬天宇來到北京後無數次的變數,將他帶到了“好男兒”的賽場。
由東方衛視主辦的《加油,好男兒》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加入其中,馬天宇很珍惜這次機會。報名、海選、一關一關的選拔、淘汰。如此殘酷的比賽和馬天宇初來時的想法截然相反。馬天宇說:“其實我沒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聲樂訓練,當時參加“好男兒”完全就是出來練膽,在“好男兒”演出之前,我從沒有在別人麵前唱過歌,更別說舞台經驗了。我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長大後和姐姐出來打工,賣過燒餅,到北京的時候發現賣燒餅比較困難,就去了一家餐館打工,最後考慮到掙的錢還是不夠,就決定去酒吧當服務生,雖然是晚上工作,但是掙得多些,因為我就負責那幾桌客人,找錢的時候他們會經常給些小費。我報名參賽隻有兩個目的,一是要完成自己幼時設計的人生目標——報考北京電影學院,還有就是鍛煉自己的膽量。”
當時的比賽,每一場馬天宇都記憶猶新。候場的時候,他就開始緊張,祈禱台上的選手一直唱下去。他甚至轉身離開,但被工作人員拉了回來,“我們是按號來的,你走了,我們缺一個人怎麼辦?不行!”就這樣,馬天宇硬生生地被逼到了舞台的中央。
馬天宇說:“每一場比賽我都哭得稀裏嘩啦的,害怕,不想上台。工作人員拉著我過去,站在升降台上擺POSE,音樂響起,自己就特別傻地轉過頭開始唱。當時唱孫楠的歌,根本沒想過自己能唱不能唱,就覺得好聽而已。”
就是這樣一個怯場的男孩兒,人氣卻是眾多好男兒中的佼佼者。真實、不做作的個性成就了這顆新星。“當時比賽的時候從沒有想過自己專業不專業,敬業不敬業,我就是要比賽,了解了,學到東西了,鍛煉了就足夠了。舞台的感覺和以前截然不同。這樣唱歌我很快樂。”
那個時候,媒體總是帶著某種幸災樂禍的語氣報道這群一夜爆紅的年輕人,迅速成名的人大抵都聽過類似的喧嘩吧,比如趙薇,比如周傑倫。
做明星有時候打的就是一場心理戰,不在評頭論足中成長,就在流言蜚語中消亡,而在這方麵,馬天宇和他的前輩們表現得一樣出眾。鋪天蓋地的報道中,這個男孩兒始終緊閉雙唇、表情倔強,對所有的負麵新聞一律不予理會。而另一方麵,他馬不停蹄地準備專輯,接拍廣告,為新專輯的發布和電視劇的拍攝做準備。接受各類媒體專訪時,他還是那個簡簡單單的小男孩兒。
“我參加比賽也沒想過後來會進入這個圈子,現在進來之後真的發現很多事根本不是自己想得那麼簡單,所以我現在都不上網看新聞,隻讓同事說給我聽。我從農村走出來,不能說我成功了,但我至少比留在家鄉的好多人要幸運一些或者說成功一點。”
毫無疑問,在新人輩出的時代,馬天宇以絕對優勢勝出。第一張專輯中的主打歌《該死的溫柔》一經推出,立即占領各大榜單的前幾位,而且更是熱門的手機鈴聲。之後更是一發而不可收,馬天宇接連出演了電影《夜玫瑰》、2008年賀歲電視劇《你是我的夢》,接受了頂級音樂製作人的聲樂培訓,出席各類頒獎典禮或晚會,用歌聲向喜歡和不喜歡他的人證明,給他一隻麥克風,他就能散發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