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的堅持成為某種標誌時,自然會獲得相應的尊重。漸漸地,媒體的態度終於有所改變,開始將關注點轉移到馬天宇的音樂上來。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新人裏,馬天宇輕而易舉地成為領軍人物,他的音樂專輯裏齊聚了歌壇重量級人物,他們挖空心思傾力打磨著這顆鑽石。
很多人羨慕馬天宇,覺得他如此幸運,這般輕易就實現了夢想。後來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以後,老師都說:“你來的時候,各方麵都不專業,就是長得還行,走紅了。”“我一直到現在都沒覺得自己紅了。”馬天宇並不這麼認為。
聽起來是不是有種不可思議的冷靜和早熟?據說人的視力其實有兩種功能:一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而成功的秘訣不外乎是眾所周知的幾條: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按部就班地去實現。
這種縱深式的探索和自省,說來簡單,很多人卻尋尋覓覓終生彷徨。好在年輕的馬天宇對此有著超乎年齡的清醒認識,“唱歌一直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以前不經常在外人麵前唱,偶爾去KTV被朋友逼得沒辦法才唱一兩首,現在我的目標很明確,盡力做好我最喜歡做的事情。”
好多新人一旦被聚光燈、掌聲、歡呼聲和讚歎聲包圍後,會很快迷失自我。馬天宇說:“我方向感特別好。我從來沒有想過用高傲的眼神看人,我還是以前的那個馬天宇。”
閱讀點睛:看完馬天宇的故事,他的成功便絲毫不令人覺得奇怪。馬天宇一直都是將夢想寫在臉上而不是深藏在心底,他不怕被人知道,也不怕失敗之後被人嘲笑。有了這份自信與勇氣,才讓他在閃閃群星之中異常光亮。
帕瓦羅蒂:找尋屬於自己的釘子
董剛
帕瓦羅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男高音,代表歌曲《今夜無人入睡》、《我的太陽》等。
帕瓦羅蒂,全名魯契亞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出生於意大利的摩德納。父親費爾南多?帕瓦羅蒂是位麵包師,母親阿黛勒是雪茄煙廠的女工,他們都酷愛音樂,父親還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業餘歌手。帕瓦羅蒂呱呱落地時就擁有一副好嗓子,他的第一聲啼哭,就讓母親和醫生格外驚訝,醫生從來沒有聽過音調這麼高的啼哭。母親更預言,小帕瓦羅蒂將來會前途無量。
1940年,5歲的帕瓦羅蒂擁有了一把自己的吉他玩具,他用吉他伴奏唱一些民歌,這些民歌是他聽了父親播放的唱片後學會的。他喜歡在午飯後唱,他並不知自己的嗓音很高,以至午睡的鄰居經常打開窗,向他抗議:“夠了!別唱了!”
1947年,12歲的帕瓦羅蒂在吃飯時,突然發起高燒,陷入昏迷,危在旦夕。經過7天生與死的搏鬥,帕瓦羅蒂奇跡般痊愈。以後,帕瓦羅蒂對未來充滿恐懼感,並渴望一生能夠快樂生活。
19歲,帕瓦羅蒂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擺在他麵前有兩條路,要麼拿上文憑到學校去求職,安安心心地做一個老師,要麼放棄已經學成的機會,重新拾起自己成為歌唱家的夢想,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走上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
家人非常希望他成為一個老師,好緩解家裏沉重的經濟負擔,為此,全家人專門開了一個會,父親是一名聲樂迷,也曾夢想成為歌唱家,但是音樂帶給他更多的是理想受挫的痛苦經曆,父親深知,要入這一行,且要取得成功,將是何等的艱難,愛之越深,恐懼感也就越強烈,父親不希望孩子的一生被追尋音樂的成就而困擾。
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家裏沒有能力讓他獲得最好的音樂教育。父親試探地問他:“你就算學習了音樂,可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沒有成為音樂家,你會不會後悔?”他微微沉默,想起心中的音樂夢想,搖搖頭說:“不後悔!”即使是這樣,父親最終決定:三十歲之前家裏不需要他做出決定,他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家裏供養他的日常生活,之後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僅僅有生活費是不夠學習音樂的,為了追尋夢想,他去一所小學當了一名老師,後來因為經濟原因,他當過采購員,保險推銷員,但是家人可能不知道,他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時間學習音樂,為的就是實現成為一名優秀歌唱家的夢想。
對於一個19歲的人來說,學習音樂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不能係統地學習,這讓帕瓦羅蒂很苦惱,對他來說,樂譜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大山,因為他根本就不認識樂譜,可是為了學習又不得不麵對,幸好他天生對音樂敏感,僅僅憑著耳朵就能分辨出音樂的不同之處,至於樂譜的功能,他用了一些隻有自己才知道的符號來代替,雖然雜亂無章,但是卻很管用。那段時候,不管是同行還是前輩都是他的老師,他知道,要想在音樂氛圍濃厚的國度裏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韌性和不怕彎曲的精神是不行的。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帕瓦羅蒂開始在每一次演出前在後台尋找一枚生鏽的釘子,如果找到了釘子,他唱歌的精神就特別足,演出肯定能獲得成功,而如果沒有找到釘子,他甚至可能放棄演出,有人說這源於他出生地的一個寓言,生鏽並彎曲的釘子能夠給人帶來好運,也有人說這隻是一種怪異的嗜好,類似於迷信,並沒有實質的問題。其實,隻有帕瓦羅蒂自己才知道,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音樂人,他所依賴的就是像釘子一樣的精神,與其說是在後台找一枚釘子,還不如說在在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