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遜是個全才的藝術家,他在作詞、作曲、場景製作、演唱、舞蹈、樂器演奏等方麵都有著卓越的成就,他與貓王、披頭士並稱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不朽象征,而其成就已超越後兩者。他個人長期保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唱片銷量記錄,曾多次受到世界多個國家政府首腦的高規格禮遇,美國裏根、布什、克林頓連續三屆總統邀其入白宮對其貢獻予以嘉獎。
200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頒發了一個最新認證:世界曆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
閱讀點睛:一直以來,傑克遜被譽為音樂界的天才,他的歌舞雖然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的明星,但是,沒有人敢去與傑克遜比肩。事實上,傑克遜的成功是放棄了無數玩耍的時間換來的。如果沒有昔日的努力,又怎麼會練出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
“鋼琴大師”郎朗的成長路
佚名
郎朗,世界級的鋼琴大師。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裏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後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後。
剛剛看到父母買的鋼琴,郎朗就覺得它不隻是一件大玩具,因為它還能發出美妙、奇特的聲音。在電視上看到那些穿著燕尾服,係著領帶的大人,坐在鋼琴前,用手在黑白的鍵盤上來回敲打時,郎朗非常羨慕。他喜歡聽鋼琴中流淌出的優美旋律,更崇拜那些身穿燕尾服的人。可是當時他的年紀太小,父親還沒想過教他彈琴。
一天,電視裏正在播放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裏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隻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才幾歲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麼感人!看來,他的心裏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更好,他就會記住誰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練好琴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裏有一張小桌子,上麵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麵套著一個電視機罩,上麵擺著一個花瓶,瓶裏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裏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裏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麼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麵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隻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郎朗9歲時,爸爸讓他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琴。到了北京後,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台區白紙坊的一間筒子樓裏,媽媽卻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於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後,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訓練8個小時以上,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就連後來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裏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馬澤爾表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