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長篇——山頂上的你才是上帝(1)(3 / 3)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家比賽的機會,可是,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爸爸一咬牙,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台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裏,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裏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著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後,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克蒂斯音樂學院。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郎朗一麵學習各種課程,一麵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開始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裏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獲得了較大提高。

1998年8月14日,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舉行。這是一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五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郎朗不僅可以聽到著名鋼琴家的演奏,而且還被列為鋼琴家安德列瓦茨的替補。因為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因安德列瓦茨生病退出,看中郎朗,想和他合作。郎朗和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著名指揮大師安森巴赫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曲》,令三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2002年在施坦威公司150周年慶典上,郎朗獲得了該公司頒發的首枚藝術金牌。

2002年8月31日,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在德國漢堡頒布。郎朗是其第一位得主也是該年唯一得主。

2003年,郎朗被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雜誌《人物》評選為“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之一。

2004年5月,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並於8月訪問非洲,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鋼琴家,也是其最年輕的大使。

2004年10月,郎朗成為2004年度德國留聲機音樂先生。

2004年11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長授予郎朗“2004年度音樂先生”稱號。

2005年4月30日,郎朗應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的邀請,擔任鋼琴大師班講座,成為有史以來上大師課的最年輕鋼琴家。

2005年6月8日,郎朗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指揮是祖賓?梅塔。當時現場有十萬觀眾,全世界有六億電視觀眾。第二天,維也納所有的報紙說:“郎朗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藝術家”。

2008年8月8日,郎朗於北京奧運會鳥巢現場演奏《燦爛星空》。

閱讀點睛:人生需要目標,更需要努力。一個沒有目標,沒有興趣愛好的人,很難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從郎朗的故事我們看到,其成功無疑得益於從童年起就規劃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持不懈地走了下去。

一路艱難成長的陳坤

馬晨

陳坤,一線影視明星,出演過《國歌》、《理發師》、《雲水謠》、《畫皮》等作品。

1976年2月4日,陳坤出生在重慶。還是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陳坤學會了一個人玩。上中學時,陳坤很孤僻,業餘時間他喜歡看悲劇類的書。很多時候,他看完了還會想,如果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

每到周末,陳坤特別喜歡一個人在家裏呆著。寫日記的時候,陳坤老是寫起小時候。盡管姐姐很關心他,還是無法驅趕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自閉。

念高中時,因為家裏經濟拮據,陳坤找到一個大酒店做兼職。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剛開始,母親不允許他一心二用,但發現陳坤通過打工,性格開朗了好多,而且酒店老板經常誇陳坤,母親又變得很高興。

陳坤的個頭到高三的時候已經長到1.75米了,雖然皮膚有些黑,但形象很健康,所以酒店老板破例讓一個高中生做大堂經理。剛開始隻是試用,後來,老板看陳坤做得有板有眼,就高興地正式任命,還給他加了薪。那個月發工資,陳坤竟然掙到了800元,對一個高中生來說,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

幾個月後,陳坤高考失敗了。他很悲傷,因為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複讀了。

那麼,漫漫人生路,自己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