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普
成龍,本名陳港生。出生於香港,國際功夫巨星。第一部成功影片:《蛇形刁手》,代表作品《A計劃》、《警察故事》、《醉拳》、《《寶貝計劃》、《功夫之王》等。
成龍是在李小龍死後才正式走上影壇的。雖然他大鼻子、小眼睛,外形並不怎麼出眾,父親是廚師,母親是幫傭,家境又非常貧寒,但是,他最終通過自己的拚搏和努力,獲得了成功。
之前,成龍為得到一個上鏡機會,曾給當紅的武師擦車做小弟,擦車時,他甚至認真到用牙簽將車縫裏的灰塵挑出來。即便飾演一個替身,他也絕不惜餘力,為了保證效果真實,拍危險動作時,他幾乎不用防護設備。導演見這個替身演員如此投入和拚命,在小角色不夠用時,總會先想到他,因此他能不斷地出現在最新影片中。
電影公司培養成龍,隻是想把他塑造成李小龍接班人。李小龍是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功夫巨星,創造了香港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紀錄,可惜英年早逝。成龍最初的十餘部電影,甚至每一個動作,都模仿李小龍。在他工作室的牆上,始終懸掛著李小龍的大幅劇照。然而,令人感到鬱悶的是,無論電影公司和成龍怎樣努力,一開始,他並沒能像李小龍那樣令影迷瘋狂地大紅大紫。
導演一遍又一遍地對比成龍和李小龍演的電影,想弄清成龍為何不紅。成龍在訪談節目中自己回憶說:導演沒少罵我不像李小龍,要我多看一點他的片子,用心學他的動作。可是我本身就不是李小龍,我不是那樣的性格,無論怎樣學他,你看完,我還是不像啊!沒有可能像的。所以我就變,因為我慢慢發覺,不是我跟他一樣,觀眾才接受我,是跟他不一樣,觀眾才接受我,好像我們接受人家的東西一樣。所以,我一定要變,要創新,
多年後,導演袁和平借走成龍拍一部電影《蛇形刁手》。袁和平其實是成龍的師哥,兩兄弟一起聊,商量著一定要和李小龍不一樣。成龍糅合小時候戲班裏學的打鬥、雜耍,把所有李小龍的武打動作都反過來。李小龍打完一拳威風凜凜,成龍卻抱著胳膊喊:哎呀呀,痛。李小龍演的是冷漠孤僻、寧折不彎的大英雄,成龍演的隻是詼諧調皮、輕鬆自由的小混混。這回成龍才成為真正的成龍,鼻、眼、手、腳,都是自己的,輕鬆、諧趣、喜劇味十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取得了驚人的票房。
沉沒經年,苦苦追求的成龍,終於抓住了時代的脈搏破繭而出,把功夫電影推向了新的巔峰,迅速飄紅於香港及世界影壇。二十多年後,他身價過億,英國女皇、日本首相、美國總統等許多國家元首成為他的影迷。美國洛杉磯、舊金山、好萊塢及加利福尼亞州等全世界數十個地區和城市分別命名“成龍日”。他拿到過無數大獎,擁有全世界的影迷超過三億人,成為唯一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腳印、鼻印,被美國《人物》雜誌評選為一百位當今全球最偉大影星的中國演員。雖然這成功的後麵是他全身從頭到腳一百多處傷痕,十餘次重傷,幾次差點搭上性命,但是,最終掌聲、鮮花和財富都屬於了他。
努力有時真的很有諷刺性,費勁心血模仿別人,觀眾偏偏不買賬,流淚傷心哀求都無濟於事。不經意的自然發揮,反而迎來了命運之神的眷顧。成龍成功以後,很多媒體和觀眾把他形容為李小龍第二。其實,在人們心底的李小龍不過是一個成功印象,無論是誰,繼李小龍之後獲得李小龍那樣的歡迎,都要被大家認為是李小龍第二。
然而,成龍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他從來就不想成為第二個李小龍,很多媒體諷刺他,既然不想成為第二個李小龍,那為什麼還要模仿人家呢?在上海衛視的訪談節目裏成龍正麵回答了這個問題:“模仿是超越的一種嚐試,李小龍是一個值得敬仰,但又無須頂禮膜拜的人,在拍攝現場,他總是被試圖靠近他的人團團圍住,跟其他任何人一樣,我敬畏他,不過,我是永遠也不會讓自己加入到那個人群裏去的,我會站在他們背後30米的地方遠遠看著,把我和李小龍放在一起比較,並且使我們看上去像一對競爭者,再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了。有李小龍可以做得到,而我辦不到的事情;也有我可以辦得到,而他卻做不到的事情。”
成龍的經曆,不能不令人感歎人生之艱辛,成功之曲折。假如命運同樣賜予我們與成龍一樣的境遇,麵對卑微的人生和無數次冷眼和傷痛,麵對高不可攀的偶像,我們還有信心和毅力苦苦追求嗎?如果不能,就沒有理由抱怨命運不公。
閱讀點睛: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羨慕的明星。其實,任何人隻要努力,也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很多人像成龍一樣遭遇過艱辛和曲折,但是,和成龍一樣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成功需要什麼?一定要有在30米遠的地方看自己偶像的勇氣。
張藝謀:人生是需要經營的
王高岩
張藝謀,籍貫陝西西安,著名導演。代表作品《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十麵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