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開幕,離開公眾視野很久的張藝謀又出現在人們麵前,這次他的身份是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作為一名著名電影導演,當圈內圈外的人們還在為《赤壁》、《英雄》、《黃金甲》到底那部片子更好而對比、爭論的時候,他卻以新的作品、新的姿態,再次超越了人們的舌尖,超越了自己的以往,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讚譽。
一般人隻知道張藝謀藝術造詣高超,其實,藝術的高超遠不敵他經營人生的謀略,這個昔日陝西鹹陽國棉八廠的工人,在人生之路上角色轉換得非常漂亮,關鍵時刻的每一步,都透著精明。
張藝謀剛進鹹陽國棉八廠時,當的是每天要把上百多斤原料扛進車間的裝卸工,但他不甘心這樣地生活,進廠不久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一天,他看著車間好長時間沒更換的牆報,突然靈機一動:“自己的畫畫得不錯,廠子裏誰也不知道,何不借畫牆報展示出來!”於是從那天起,張藝謀隔三差五下了班後不顧勞累,默默地為車間辦牆報,由於他畫得牆報圖文並茂,很快受到車間主任和職工的讚揚,但也僅僅是讚揚而已。盡管如此,張藝謀依然堅持,而且每一期都絕不湊合,始終畫得非常認真。寒來暑往,張藝謀一畫就是三年,終於有一天廠領導發現了他的繪畫特長,於是他被調到廠工藝室從事設計工作,就這樣,張藝謀悄無聲息的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
張藝謀在新的工作中很快接觸到了照相機,看著這個當時的稀罕“玩意兒”,他立即全身心地鑽研起攝影技術來。沒錢買相關書籍,張藝謀就從圖書館借書回來抄;為了提高攝影技能,張藝謀竟賣血湊錢,買了台“海鷗牌”照相機,這股舍得一切的勁頭兒,沒有一定目標的人是絕難做到的。有了自己的照相機後,張藝謀犧牲了所有業餘時間,跋山涉水,追日逐月,將八百裏秦川上的優美景色都拍攝進了自己的鏡頭之中,最終硬是用啃饅頭、吃鹹菜省下工資買回的膠卷和辛勤的汗水,“拍來了”全國攝影大賽的一等獎。隨後他憑這個攝影大獎,在人生之路上完成了一次最大的跨越——一邁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的大門、敲開了電影世界的大門。從此張藝謀在影像王國裏,先是做攝像,後又當導演,一步步走向輝煌,先後獲得了“法國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等一個個國際大獎,成為電影界的風雲人物……
從張藝謀走向成功的軌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總是在主動尋找機會、把握機會,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充滿了主觀能動性。對此他並不否認,張藝謀曾經說——人生是需要經營的。此話極富哲理,成名後的這些年,他更是依照這個理念,把自己的人生經營的有聲有色。
有心的朋友都會發現,這幾年,張藝謀幾乎沒有商業活動,也很少接拍商業廣告,除了正常拍片,可以說沒什麼灰色收入,而他這兩年拍的電影,據知情人說片酬一部不會超過300萬,這個收入與他的盛名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當然,這不包括全球版權的分賬),同時,除去必要的房產和汽車等固定資產以外,張藝謀的娛樂花費也很少見。2008福布斯中國名人榜顯示,自從張藝謀將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奧運上後,他的收入從前年的3500萬驟減至800萬。可少了2000多萬算什麼呢?
張藝謀在人生之路上“經營”最好的是“差異化”。作為導演,不論中國、外國、第幾代,他總是不同的那一個。熟悉收藏的人都知道,在藝術品市場上,藝術家身價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差異化,當年黃永玉、吳冠中都是因為迥異於人而被收藏家盯上,結果身價一日千裏。張藝謀與他們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外國,他代表著最正宗的中國;在中國,他代表著國際水平;在電影導演堆兒裏,他能排歌劇和大型活動,而大型活動導演,目前還沒有哪一個拍過電影。
著名導演吳天明曾這樣評價張藝謀:張藝謀是個非常聰明、富於獨創性的人,他從不走別人走過的路,也不走自己走過的路。張藝謀拍過電影《紅高粱》、《幸福時光》、《滿城盡帶黃金甲》,導演過歌劇《圖蘭朵》、山水實景演出《印像劉三姐》、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還拍過豐田廣告,在第五代電影導演中成就斐然,這或許就是人生經營的結果!
閱讀點睛:“人生是需要經營的”,細想起來頗有道理,說的俗氣一點,就像做生意,要“盈利”,必須好好經營。一個人,不論出身高貴還是卑微,隻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在社會大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演繹世間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個過程雖然短暫,但功名利祿時時圍繞在身邊,要想出彩絕非易事。隻有那些在人生坐標係裏定好自己位置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人生書寫的五彩斑斕,絢麗多彩。張藝謀就是這樣一個精明的經營者。
一路打拚走來的孫燕姿
李鈺
孫燕姿,天後級歌星。代表作:《天黑黑》、《我要的幸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