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8 章(2 / 3)

在別的地方,可沒這麼好的條件。特別是那些大城市,競爭大。

這年頭也不缺愛國的人,很多和他們一樣選擇歸國的技術員們帶著技術回國找投資,但是每個地方的資金有限,當然也會進行選擇。

這就導致沒什麼競爭的項目就很難得到好的條件。

這當然也不能怪政府,畢竟現在國情如此。

但是誰不想自己能夠得到更好的投資條件呢。

他們心裏也清楚,這是因為邊州的環境差,沒什麼競爭力。所以這麼重視他們。

“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嗎啊?”

蘇青玉點頭,“當然可以。這個不著急。對了,你們來幾天,還沒熟悉我們邊州市吧。我可以帶你們去看看。”

“這,這哪裏好意思,您工作這麼忙,我們耽誤您工作時間了。”

“留住你們這些優秀的人才,也是我的工作。”

幾人內心不免觸動。

國內的幹部真的和國外不一樣啊。

回來真沒錯。

蘇青玉安排了一個商務車,一行人就在邊州市內轉轉,看看邊州的發展,然後去邊州的藥廠,藥田看看。

之前這幾人坐車是從老區過來的,所以看到的都是之前的老建築。

這次蘇青玉帶他們直接去新區參觀。

新區這邊有新建藥材批發城,沿著批發城這邊又建設了一些酒店和商鋪。旁邊又是新建設的政府大樓,批發城居民小區。政府家屬大院。

這邊的路也顯然比老區要寬鬆。

一條很寬敞的大道就在批發城邊上,向遠處延伸。

蘇青玉指著這條大道,“這條路直通我們臨時安市的火車站。我們簽署了合作協議,過橋過路費全麵,全程一個小時以內可以到。這火車站預計年底可以通車。”

又指著旁邊的空地,“這一片,我準備做工業區,把一些企業全部集中過來,以後方便管理。旁邊那塊最好的地,離路最近的,我準備用來做高新技術區。也就是像你們這樣的技術型產業。這都是我們市裏已經做好規劃的。我們這個地方比不上省城,但是我們也會努力給這裏的企業提供最好的條件,至少不比其他同等城市差。”

原本已經被蘇青玉之前提的條件打動,現在聽到這些規劃,通過蘇青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邊州政府對於這個市裏的發展的重視。幾人心裏更加偏向於留在邊州了。

好的條件,好的領導,這才有利於一個產業的發展。

他們是搞技術的,不懂那些複雜的東西。邊州的這個環節,無疑是很適合他們的。

等去看完郊區的製藥廠,藥田,看到了邊州未來的潛力之後。這幾人就下定決心了。

不是有那麼一句老話嗎,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嗯,邊州這也算是一隻展翅高飛的小鳳凰吧。邊州選擇投資他們,也是一種風險投資。他們投資邊州,同樣也是屬於風險投資。有來有往才正常。

吃飯之前一起碰麵同意了意見。等下午和蘇青玉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就在飯桌上表態了,願意留在邊州,也感謝邊州對他們的支持。

蘇青玉高興的端起茶杯,“工作時間不能喝酒,我就以茶代酒敬幾位一杯了,感謝你們相信邊州,願意留在邊州。我也再次保證,你們留在這裏的一天,市裏絕對會給你們最好的條件支持你們。這一條,我們也會寫到合同裏的。”

聽到這話,幾人都笑了起來,“也謝謝蘇市長,有蘇市長在,我們都安心。”

找了個合適的時間,雙方正式簽訂了協議。

邊州給他們無息貸款,幫助他們在這裏建設產業。在政策上麵給他們一定的優待,支持他們發展。而他們就得在邊州落戶。招工,納稅都屬於邊州。

協議簽訂完了,蘇青玉就開始大肆宣傳這個消息。想把這次邊州的技術引進的事情宣傳的人盡皆知。

林楠道,“市長,您這是千金買馬骨啊。”

對待並不算特別重要的技術就這麼重視,那些手裏拿著更好的技術的人就可以感受到邊州的求賢若渴了。

“我這是千金換了個金疙瘩。他們的技術確實很有潛力,化妝品和護膚品在華國還是很有市場的。正好和我們的支柱產業也很搭配。後期落戶邊州,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可以給邊州增加就業崗位。相比之下,我們貸出去的錢就不算什麼了。不過,要是能因此吸引更多技術來邊州,自然是更好了。”

她說著笑道,“今年咱們這草台班子先搭起來。明年才是發展經濟的好時候呢。”

林楠聞言,心裏都忍不住開始期待明年快點到來了。

有了蘇青玉這次的“千金買技術”,後麵陸續就有帶技術來邊州的。

雖然比不上那些經濟大市的多,但是至少能有選擇的餘地了。邊州反而從被動地位走向主動,也可以和別的市那樣進行篩選更合適邊州發展的產業了。

不過即便沒選上的,蘇青玉也和對方承諾了,等後期資金寬裕了,也可以給他們進行投資。

要不是邊州暫時經濟還不夠雄厚,沒法一口吃出個胖子來。她恨不得把所有的技術都留在邊州。有這些技術性產業在這裏,邊州的經濟未來必定會百花齊放。

另外一方麵,她也很擔心這些人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到時候把技術帶去國外低價賣了。

也不是沒這種可能。畢竟做研發都是要錢的,很多人都是節衣縮食搞研發,如果長期得不到回報,後續的研發也就沒辦法進行下去了。

她給元歸打電話說起來的時候,肉疼的厲害。

元歸笑道,“你覺得,我搞風投怎麼樣?”

風投在這會兒的華國還算一個新詞,可蘇青玉是完全知道啥意思的,“怎麼突然想做這個?”

“這幾年元華投出去的錢已經都收回來了,資金還算充足。剛剛聽你說起來,我就想著投資這些人,幫助他們創業。以免他們因為在國內找不到投資,帶著技術出國了。”

蘇青玉心裏一暖,“元先生,我越來越喜歡你了。”

元歸愉悅的笑了起來。“但是我可能不會在你們邊州投資。風險投資畢竟是一個企業,這樣大額的資金投入,需要評估各方麵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