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隈重信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期間,對中國采取了露骨的侵略政策。1915年1月18日,他命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逼迫中國簽訂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人民堅決反對。5月7日,又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5月9日,袁世凱承認了這個條約。這一切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對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痛恨。
鑒於此,新上台的內閣總理大臣寺內正毅,就變換了對華的侵略手法。他決定,對北京政府,運用大借款的方式,支持段祺瑞“武力統一”中國的政策,從經濟上控製中國,進而達到從政治、軍事上控製中國的目的。在東北,決定支持張作霖“統一東北”,以達到“滿蒙獨立”的目的,從而控製整個滿蒙地區。
寺內正毅,1852年生,陸軍元帥。日俄戰爭後,曾任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主持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活動。後任朝鮮總督,對朝鮮實行嚴酷的統治。這個寺內,可以說是個中國通。
前文提到,張作霖在朝鮮時和他打得火熱。此次寺內正毅上台,張作霖異常興奮,認為有了一個欣賞自己的後台老板。為投其所好,張作霖向他的日本顧問菊池武夫說:“我對日本在滿蒙有特殊地位一點十分了解,對日本開發滿蒙一事……抱歡迎態度。”請菊池武夫“把以上各點向總理大臣轉達”,以圖取得寺內正毅的全力支持。
日本有一個關注對華政策的高級謀士,叫後藤新平。此人於1906年曾任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一任總裁。1908年,曆任日本遞信大臣兼鐵道院總裁、拓殖局總裁。他於1916年6月和9月,曾兩次到我國東北進行考察,為日本當局提供具體的侵華略策。
他回國後,撰寫了一本《日支衝突之真相》。書中關於日本如何對待張作霖,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曆,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離滿洲則無地位,蓋以滿洲為其惟一之勢力範圍也。張氏心中惟有權勢利欲,別無他種知識。 彼認日本在滿洲有絕大勢力,反對日本,於彼不利;傾向日本,於彼有益。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製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
這是後藤新平在為日本當局進言獻策。他通過對張作霖心理和處境的分析,指出日本必須全力支持張作霖,讓他當上東北王,然後日本才能“在滿洲為所欲為”。這就是後藤新平為日本打的如意算盤。
後藤新平回國後,先後擔任內務大臣、外務大臣、東京市長等職,瘋狂宣傳支持張作霖的主張,極力鼓吹向中國擴張勢力範圍。他的想法和寺內正毅的看法不謀而合,因此成為日本對待張作霖的基本對策,那就是“日本援助張作霖最為上策”。
以後,日本確實把寶押在張作霖身上,極力支持他。1917年,張作霖與馮德麟的矛盾激化,張想解決這個問題,但考慮到馮德麟是個老牌親日派,不敢輕易出手。後來張作霖派他的日籍顧問菊池武夫向日方谘探消息,日本外務大臣本野一郎回電:“帝國政府對張作霖的立場十分同情。”得到日本的承諾,張作霖便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段,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奪取吉林省的大權時,張作霖又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為了幫助張作霖打擊孟恩遠,製造了寬城子事件,使得吉軍不戰而退,束手待斃。這樣,張作霖就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了吉林剩總之,張作霖在統一東三省的過程中,得到了日本的全力支持。
作為回報,張作霖也在用各種方式答謝日本。聘請日本顧問,就是張作霖對日本表示親善的一種方式。早在張錫鑾任奉天都督時,在日本的壓力下,不得不聘用日本顧問。在東北,第一次官方正式聘請的日本顧問是菊池武夫中佐和町野武馬少佐。他們都是日本參謀本部選拔並派遣的。他們都是奸細,經常和“奉天特務機關”秘密聯係,接受指示,提供情報。
他們作為顧問,同奉天都督簽有正式契約。關於聘請菊池武夫為軍事顧問的一份契約的開頭部分是這樣寫的:“大中華民國鎮安上將軍張錫鑾,茲與大日本帝國關東都督男爵福島安正商議,聘請大日本帝國步兵中佐菊池武夫為鎮安上將軍之顧問,所有議定合同,開列於左。”下列6款,時間是1914年9月8日,簽字者為張錫鑾和福島安正。
這兩個顧問,在張作霖時代仍然耀武揚威,還是當顧問。“張作霖真的把町野當成親信。每年必定派他去日本一次,聯絡朝野要人。”據統計,自1913年到1931年19年間,張作霖父子先後聘用日本顧問18人。其中軍事顧問13人,私人顧問3人,普通顧問和警察顧問各1人。
此外,張作霖還在東北鎮壓學生運動,以取悅於日本人。1919年5月4日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了。軍閥張作霖嚴密封鎖外界消息,嚴禁奉天學生罷課遊行,宣布“對有妄動行跡者”“予以槍殺”。並向北京政府通電:“請國家一麵將青島問題交涉經過,宣布中外;一麵對肇事之徒嚴加懲處,以遏亂萌,而全邦交。”這完全暴露了張作霖以革命學生為敵、以帝國主義為友的醜惡嘴臉。
由於張作霖的鎮壓措施,全國“獨奉省當局嚴加取締,並添派軍警監視,各校學生行動不得自由”,“奉省的抗日運動終於熄滅”。對此,日本關東廳長官林權助表示感謝。這些隻是張作霖親日的部分表現。在張作霖主政的前期,他同日本也有矛盾,但相互勾結是主要的。當然,隨著張作霖的羽翼逐漸豐滿,勢力逐漸擴大,他同日本的矛盾也就逐漸激化了,以致一發不可收拾。這乃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