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3)(1 / 3)

王海東確實有點為自己的那片鈞瓷感到惋惜,畢竟這是他收上來的第一件比較有價值的東西,現在送出去心中多少有點難受。思忖了很久,王海東歎息了一聲說:“算了,這件事就當我破財免災吧。”說著下意識的,王海東的手拍了拍東麵牆上的博古架,哐哐幾聲過後,王海東突然反應過來聲音不對啊,這博古架好像是中空的。以前,王海東可是不敢拍博古架,因為上麵有不少瓷器,而且外公也說了,毛手毛腳的人做不了古董生意。外公陳一龍一輩子都沒有做過拍博古架這樣毛毛躁躁的事。正因此,陳一龍也就一輩子沒有發現自己的鋪子裏麵居然有個暗格。王海東走過去,一邊走一邊順手操起一把家夥,找準了地方幹淨利索地砸了下去。當然他是不敢太用力的,萬一傷到了裏麵的東西就不合算了。

三兩下暗格就被打開了。裏麵的空氣汙濁不堪,打開以後一陣迷霧噴湧而出,顯然這物件是有時候沒見天日了。王海東伸手從暗格裏麵掏出來一件東西和一封書信。

一看就是老東西,王海東手指輕輕撫摸著,是件粉彩鼻煙壺,是乾隆年間的正宗官窯燒製的福祿壽三星。仔細看這鼻煙壺,這可是官窯瓷器啊,他在故宮跟著師傅整理了不少這一類的瓷器,但相比而言這件尤其的精美。

清朝年間,有專門為乾隆皇帝負責製造把玩鼻煙壺的造辦處。因為是為皇帝一個人造東西的,因此,宮裏麵的造辦處在製作瓷器時便不計成本,隻要是稍微有一點瑕疵的就直接打碎,隻有真正的精品才能送到皇宮裏麵為皇帝一個人把玩。

王海東又仔細觀察這件粉彩鼻煙壺,吃驚地發現了一件十分驚奇的事情。這件粉彩瓷居然采用了傳說中的金絲描線的手法。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麵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至900攝氏度烘烤而成。

乾隆朝粉彩瓷器在官窯瓷器中所占比重和青花瓷器勢均力敵,所以粉彩裝飾迅速蔓延到各種器形的瓷器上。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乾隆皇帝對粉彩的喜愛。而在裝飾形式上,乾隆朝開始流行“開光”,乾隆粉彩更加鋪張、熱鬧、精細、繁雜,器物身上往往用粉彩繪滿紋飾,還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及底足內被施綠彩用以裝飾。而這其中,金絲描線的手法就是巔峰代表之一。

所謂金絲描線的手法就是,在素器釉麵進行彩繪的時候,首先用金粉來描繪出大概的圖案,這種手法燒製出來的瓷器,在人物景色等等輪廓上就會顯現出一層淡淡的金黃色,美妙絕倫。當然了,要想使得粉彩展現這種金絲描線手法的神奇,需要不斷的失敗才能夠偶然得到一兩件成功的精品,往往三五窯也未必能有一件。這種金絲描線的手法更是把乾隆粉彩的奢華推向了巔峰,是傳說中粉彩藝術的代表之一。

從來也沒有這種金絲描線手法的瓷器在人們的視野裏出現,到底乾隆時代有沒有用這種手法燒製的粉彩,史書上也沒有記載,隻有古董行裏麵有這麼一個傳說。因為燒製類似的粉彩太過浪費錢財,所以在嘉慶年就停止了這種燒製瓷器的辦法。

這件金絲描線粉彩瓷器,至少能夠證明金絲描線手法不是一個傳說。王海東輕輕地將金絲描線鼻煙壺放到桌子上,打開書信,果然這封書信記載的就是這件東西的來曆:

此物乃金絲描線粉彩鼻煙壺,本是禦書房的一件擺設,因時局混亂,偶然機會得於佟王府小王爺玉順。當是時,吾以三十兩文銀購得,後經幾位前輩鑒定為佟王府的傳家寶,吾隻為一個介草民,得此寶物,整日戰戰兢兢,恐有性命之虞,又怕保它不住,特開此暗格,以候日後有緣人發現,得見天日。

從信的字跡看,寫信的人當時心情肯定很驚恐,因為字跡潦草而又力透紙背。其實這鋪子也是幾經輾轉才落到了王海東的外公手中。期間一直無人知曉其中的秘密,直到現在暗格被王海東發現,這也算是緣分。

將鼻煙壺放到保險櫃裏,王海東正琢磨怎麼處理,留下?估計是不可能了,這時的聚寶閣可是負債累累,弄不到錢到時候就要把鋪子抵押給別人。如今看來,賣掉鼻煙壺是最好的選擇,想到這裏他有點不甘心,心情不好,索性就想關門出去溜達一下。就在王海東剛剛走出門不到二十米的時候,春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李子敬帶著一幫人走了過來。

李子敬身材高大,一臉凶神惡煞,光看外表不要說他是藝術品公司的藝術總監,就說他是劫道的也會有很多人相信。王海東可知道這家夥不是個東西,當年李子敬可是在大西南幹走私古董的生意起家的。而李子敬後麵跟著的則是春秋藝術品公司的幾個保安,據說也是李子敬幹走私的弟兄。春秋藝術品公司一開始叫做春秋齋,後來才被李子敬改組成了春秋藝術品拍賣公司。

李子敬看到王海東,露出狡黠的笑容說:“海東,聽說你接手了聚寶閣,我正要找你呢。你外公從我這裏借了一百萬可是馬上就要到期了。既然是你接手了聚寶閣,債務也就應該你負責償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