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2 / 3)

汲古閣的張好古和長信軒的徐信是仇人,就算是在公共場合碰麵,兩個人沒準兒也會掐起來的。對徐掌櫃張好古是從來沒有好話的。

王海東搖搖頭說:“沒遇到,不過,我路過長信軒的時候,見他們沒開門,這時節他們關門做什麼?估計徐掌櫃淘貨去了,至少今天怕是來不了了。”

下鄉收古董,這也是要憑眼力做的事情。早年間古董鋪子的掌櫃多是趁著戰亂的時候下鄉弄一些古董什麼的,也有不少收獲。現在太平盛世,大家安居樂業的,一些舊家具什麼的也會被淘汰換新,什麼花梨木、紫檀等家具,家傳的古董或許都被賣掉,買回冰箱洗衣機什麼的。所以這也是下鄉淘貨的一個大好機會。

李子敬哼了一聲說:“這個倒也未必,徐信那個家夥是無利不起早,估計是得到什麼消息去拿貨了。要不然他不會不過來的。”

其他的幾位胡龍觀古董市場的同行還有一些收藏家也陸續到來了。好像這些人不遲到幾分鍾就不能顯示出他們有身份一般。

看人到的差不多了,金胖子的弟子小成走上來說:“諸位,瀚海夏季鑒定會現在開始,感謝大家能夠在百忙之中趕到這裏。我們瀚海拍賣公司準備了幾件古董,請大家幫著掌掌眼,有什麼問題暢所欲言。下麵請大家鑒賞第一件古董——明代文徵明的《前赤壁賦行書作品》。”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行書作品很快就被兩名女接待抬著放在一個紅木的長方形托盤中送了上來。一番鑒定之後,從紙張的質地、裱糊的手法,還有印章、墨汁等幾個方麵,大家鑒定認為這是一件開門到代的東西。

王海東一點沒有上前的意思。李子敬回來的時候帶著一副假模假式的笑容,說:“海東,你怎麼不過去看看?這玩意還是挺鍛煉人的。對鑒定明代書畫作品很有好處。”

王海東搖搖頭說:“這玩意我都看了十多年了,真跡,絕對不會錯的。當年是我外公撿漏得來的東西,二十斤糧票才換來。後來我兩個舅舅先後結婚,才把這玩意賣掉了。”

張好古慢悠悠地走過來說:“這個我倒是知道,當年我們胡龍觀古董市場還是一個地下的古董市場,市裏麵對這個地方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古董鋪子也就兩三家,而且是打著藝術品商店的名義,倒是擺攤的比較多一點。而那個時候,用糧票肉票什麼的也能換古董,現在想來有點不可思議啊。當年老陳撿漏的時候我還在擺攤子。”

這件作品沒有什麼爭議,張好古就開始講述這件作品的來曆了。當年在張好古的攤子左邊有一個初入行的人拿著一個破包袱。這在胡龍觀古董市場也不少見,總有一些不懂行的人把稀奇古怪的東西當成寶貝來賣。事實證明這種事情一百次也未必有一次是真的。撿漏那可是要大浪淘沙。喜歡撿漏的其實打眼的時候更多。但這一次那個精神萎靡的漢子帶的東西倒是真的。

這漢子小心謹慎地看著左右。那時的古董交易可是見不得光的啊,古董市場也是灰色地帶,警察經常來趕人。隻要警察來了,這些擺地攤的立刻扯了包袱就跑。

這個漢子賣的是一幅《前赤壁賦》,看的人都搖頭,就算是剛入行的人看了這幅作品都認為這東西扔了算了。文徵明的作品是沒錯,但因為這幅作品沒怎麼保護,蟲蝕鼠咬、水火災難這幅作品差不多都遇到了,經曆了這些後它的品相真是慘不忍睹啊。王海東的外公陳一龍走了過來,張好古招呼說:“陳掌櫃,我這裏有一塊玉佩,你幫著掌掌眼?”

陳一龍接過玉佩,看了兩眼說:“明朝玉佩的樣式,但雕工是清朝南方的,而且細節處理上也不夠好,應該是唱戲的裝飾品,算不得什麼太好的玩意。不過,如果個人把玩的話,還是不錯的。”

玉佩有書生用的,有財主用的,有官員用的,這些都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書生的玉佩多是三元及第、金榜題名等寓意;財主的多是財源廣進、日進鬥金等寓意;而官員的玉佩多是加官晉爵、一帆風順等寓意。但不管怎麼樣說,這些玉佩做工都非常精細。古人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說法,君子如美玉,因此,在玉佩上大家都是很下工夫的,當然,唱戲的用品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張好古得知收上來的這件玉佩就是唱戲的時候用的,尷尬地笑了笑說:“前些日子到下麵縣城,在一個地方戲的戲劇團收的這個玩意兒。我看是清朝的東西,但沒有想到這真是唱戲用的。對了,陳掌櫃,這裏有件文徵明的行書,你給看看。”

人之初,性本善。張好古這人一開始也不算是奸商。他旁邊的這個漢子很是可憐,因為知道陳一龍在書畫上麵造詣很高,也算是給那漢子一個機會,成不成的就看緣分了。

那漢子立刻來了精神說:“這位老先生,你給看看,這可是我們家傳的寶貝啊。二十斤糧票,我隻要二十斤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