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1 / 1)

後記(一)

在我國曆史上,隋朝末年楊廣無道,國家動蕩,群雄競起,兵火連連。歙州汪華(公元586—649年)順應民心,起兵據有歙、宣、饒、婺、杭、睦六州,保境安民,促成了入徙徽州中原世族和山越土著的大融合,百姓安居樂業;李唐滅隋之初,汪華又能“識機慕化”,順應國家統一的曆史潮流,主動歸附李世民,維護唐朝大一統,並為唐初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先後被封為“越國公”、“忠烈王”。汪華“功濟六州之民而心識天命所在”,有功於國於民,是徽州曆史上的名人、偉人。宋代羅願著《新安誌》等有詳盡記載。

作者以大量有關汪華的史、誌、家譜、族譜等曆史文獻記載為基本線索,參考關於汪華的傳說故事、文學作品的描述,在搜集大量民間口口相傳的汪華故事傳奇的基礎上,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力,用生動通俗而樸實的語言,經過縱橫捭闔的精構巧思,完成了從汪華長成到其起兵據有六州,保境安民,促成山越土著和入徙徽州中原世族的大融合,百姓安居樂業,奠定徽州及江南六州社會的基礎這一曆史時段的文學創作。既有曆史依據,又富文學傳奇,氣勢磅礴而又引人入勝。《徽州魂之建吳稱王》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曆史傳記體小說作品。

方利山

2012年5月5日於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