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形篇(1 / 3)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製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為奪取勝利而判斷敵情,分析地形的險易情況,計算道路遠近,這都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就會取得勝利;不懂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就會失敗。遵照戰爭規律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說不打,要打也是可以的;遵照戰爭規律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說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前進不企求戰勝的名聲,後退不回避違命的責任,隻求保全民眾符合國君的利益,這樣的將帥,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奚穀 ;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像嬰兒一樣的對待士卒,士卒就可以跟他共赴患難;像愛自己兒子一樣的對待士卒,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厚待而不使用士卒,溺愛而不教育士卒,違法而不懲治士卒,那就好像驕慣的子女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隻知道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知道敵人不能打,勝利的機會隻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打,而不知道自己的部隊不能打,勝利的機會也隻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隊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利於作戰,勝利的機會還是隻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動起來決不會迷惑,他的戰術變化不會匱乏。所以說,了解對方,了解自己,爭取勝利就不會有危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可保萬全。

1.六地:在6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原則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孫子認為地形與作戰有著密切的關係: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如果運用的好,它可以使軍隊如虎添翼;如果運用得不好,它就是兵敗的陷阱。這就是孫子在《地形篇》中所說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道理。孫子純粹從作戰的角度,按照地形所具有的天然特點將其分為6種,即:通、掛、支、隘、險、遠。孫子認為,軍隊在這6種地形中作戰,相應的就應該運用不同的作戰原則。運用得當,就會增強自己的實力;運用不當,就會削弱自己的實力。這6種地形以及其各自的作戰原則如下: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製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為奪取勝利而判斷敵情,分析地形的險易情況,計算道路遠近,這都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就會取得勝利;不懂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就會失敗。遵照戰爭規律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說不打,要打也是可以的;遵照戰爭規律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說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前進不企求戰勝的名聲,後退不回避違命的責任,隻求保全民眾符合國君的利益,這樣的將帥,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奚穀 ;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