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用間篇(1 / 3)

凡是要攻打的敵方軍隊,要攻占的敵方城堡,要刺殺的敵方官員,必須預先了解其主管將領、左右親信、掌管傳達的官員、守門官吏和門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一定要搜查出前來偵察我軍的敵方間諜,主動收買他,以禮款待他,引誘開導他,然後再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鄉間”、“內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能使“死間”傳假情報給敵人;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可以使“生間”按預定時間報告敵情。5種間諜的使用,國君都必須了解掌握。了解敵情最關鍵的莫過於使用“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待遇。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以前商朝的興起,在於伊摯曾經在夏為間,了解夏朝廷的情況;周朝的興起,在於薑尚曾經在商為間,了解商朝廷的情況。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間諜,就能建立大功。這是用兵重要的原則,整個軍隊都要憑借間諜提供的情報來決定軍事行動。

1.先知者,必取於人:間諜的重要性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孫子強調“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而要做到“知彼知己”,就要高度重視偵察用間,及早掌握敵情。敵情明,才能決策準。因而用間是“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先知”必用間

孫子在《用間篇》一開始就強調了重用間諜、先知敵情的重要性。他指出,發動一場戰爭,出兵10萬,千裏征戰,百姓們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再加上舉國騷動,民眾服兵役、徭役,疲於奔命,不能從事耕作的有數十萬家之多。以如此大的耗費去換取戰爭的勝利,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重用間諜,以致不能了解敵人情況而遭受失敗,那就“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這樣的失敗教訓,實在太慘痛了。以中日甲午戰爭來說,中敗日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開戰前中方對日本的情況知之甚少,而日本參謀本部早在發動戰爭前幾年就派出20多名青年軍官,以考察為名,到中國進行間諜活動。這些間諜向日本參謀本部提供的情報,使日本侵略者不僅對中國情況,特別是軍事實力了如指掌,甚至比中國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每一省可以抽調多少人出來作戰。

“先知”三不可

那麼如何來獲取“先知”呢?2000多年前的孫子非常難能可貴地提出了閃耀著素樸唯物主義光輝的先知“三不可”原則:“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在迷信鬼神,盛行占卜的古代,能夠提出先知“三不可”的原則,是非常不容易的。孫子在否定了先知取於鬼神、象於事、驗於度這3種錯誤做法後,非常明確地提出先知“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的正確命題。

凡是要攻打的敵方軍隊,要攻占的敵方城堡,要刺殺的敵方官員,必須預先了解其主管將領、左右親信、掌管傳達的官員、守門官吏和門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一定要搜查出前來偵察我軍的敵方間諜,主動收買他,以禮款待他,引誘開導他,然後再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鄉間”、“內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能使“死間”傳假情報給敵人;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可以使“生間”按預定時間報告敵情。5種間諜的使用,國君都必須了解掌握。了解敵情最關鍵的莫過於使用“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