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戚夫人一個公道

都說呂後慘殺戚夫人是因為她唆使劉邦廢黜太子而改立劉如意繼位。但嚴謹的漢代史客觀地告訴我們,其實劉邦才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因為劉邦認為太子過於軟弱,難以掌控江山,後來呂後亂政的事實也證明了劉邦所慮正確;而劉如意更合適繼承大位(太子不似我,如意似我)。

如果戚夫人不是為人率直真誠,她完全可以心裏偷著樂而口頭上又虛偽地遷讓。由此看來,戚夫人是一個高雅的藝術家(其歌舞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水平)、一個小女人情結嚴重的淑女,她崇尚的主要不是權力,即使是幫劉如意爭太子位,也更多的是出於對兒子的親情關愛。這樣的女性不可能具備應付宮廷陰謀陷阱的老謀深算,在保護人離世之後迅速地遭受慘禍就是必然了。

戚夫人慘死了,在死後,她還遭受無數不公正的評價,因此,請還戚夫人一個公道!

呂太後自從公元前187年稱製以來,劉家天下早已變成呂氏江山。直到公元前180年三月上己,呂太後依照慣例,親臨渭水舉行活動,以祓除不祥。事畢回宮的路上,突然看見一隻白色小狗奔到近前,狠咬她的足履,頓時痛徹心腑,大聲呼喊。

衛士忙搶上前來護駕,卻不知出了什麼事,呂太後疼得緊皺雙眉,嗚咽道:“爾等不見一隻蒼狗咬我嗎?還問何事!”衛士都回說實在沒看見什麼蒼狗,呂太後聽了這話,便左右四顧,果然是什麼也沒有。可是回宮解襪一看,足踝已經青腫,疼痛難耐,雖敷丹服藥,均無效驗。於是太史奉命占卜,據其得之爻象,說是趙王劉如意作祟,沒奈何,呂太後隻得遣人到趙王劉如意墳地墓前禱告,卻仍舊無效,呂太後已起不來床了,晝夜慘呼痛號,到新秋時節,終於一命嗚呼。

呂後獨攬朝廷大權後,公然違反劉邦臨死前定的“白馬之盟”,將呂姓親屬大肆封王封侯,同時更加專權和殘暴,引起眾大臣的不滿和憤怒。公元前180年,呂太後死後,劉姓王複位,一場血腥激烈的“鏟除諸呂”政變發生了。最後的結果人所共知,此後的數百年裏,天下仍是劉姓王朝。呂氏全族男女被屠殺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