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我們更關心的是,在這樣的超級趨勢和經濟周期下,中國的地位和發展會如何?
盡管這本書並沒有一個專門的章節來討論中國問題,但作者認為,幾乎在所有的領域裏,中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驚歎,幾十年來發生的驚人的變化奠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礎。特維德說,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人均收入與索馬裏差不多,經濟規模甚至還不如比利時,但今天,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預測,中國經濟總量會在2040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作者回顧了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實際上早在18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是世界第一,占當時世界經濟的33%。這一比例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才被美國超越。
今天,中國正在努力實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的2049年成為世界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本書是市場中少有的對2050年世界人口、經濟和科技格局進行全麵分析和預測的重要著作。讓我們看一看作者的“第三隻眼”是如何看待2050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的。
首先看人口。作者引用了聯合國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數據,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中國的人口將比2010年僅增加5%,為14.1億。與此同時,日本的人口不但不增加還要下降20%,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則要下降18%,西歐下降2%。另一方麵,非洲的人口要增加93%,包括土耳其在內的中東人口要增加60%,印度增加33%,北美增加28%。未來人口結構如此大的變化,會嚴重影響世界格局。作者對中國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有比較悲觀的預測。以撫養比為例,2010年中國的撫養比已經低於50%(即0~14歲及65歲以上的人口之和已經大於15~60歲有生產能力的人口)。到2050年,這個撫養比要高達80%。也就是說,屆時我國20%有勞動能力的人口要撫養80%的人口。這些數字應該引起我們極大的警惕。從現在起就要開始規劃,盡早采取從加大養老金投入、延長退休年齡,到切實提高人口教育質量、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切實有效的措施。
再看經濟總量,作者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GDP的產出為2010年的400%,達264萬億美元。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多少,作者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他指出新興市場國家年增長率比現在高4~6倍。作為最大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按2010年的不變價計算,2050年中國的GDP將達到30萬~36萬億美元,比當時美國的GDP要高出25%。這當然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更多的經濟學家預測,2030年以前,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高盛公司更預測,到2050年中國GDP將接近美國的2倍。但是,我們都知道,經濟總量大並不能說明一個國家就是真正強大的。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森的研究數據表明,在過去2 000年的世界曆史中,中國的經濟總量一直居於世界前列,甚至直到19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還位居世界第二。落後是要挨打的。1840年,當我們的GDP還是世界第一的時候我們就被幾艘英國炮艦轟開了大門。曆史再次印證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一定要從大國向強國轉變。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我們更關心的是,在這樣的超級趨勢和經濟周期下,中國的地位和發展會如何?
盡管這本書並沒有一個專門的章節來討論中國問題,但作者認為,幾乎在所有的領域裏,中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驚歎,幾十年來發生的驚人的變化奠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礎。特維德說,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人均收入與索馬裏差不多,經濟規模甚至還不如比利時,但今天,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預測,中國經濟總量會在2040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作者回顧了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史,實際上早在18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是世界第一,占當時世界經濟的33%。這一比例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才被美國超越。
今天,中國正在努力實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的2049年成為世界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本書是市場中少有的對2050年世界人口、經濟和科技格局進行全麵分析和預測的重要著作。讓我們看一看作者的“第三隻眼”是如何看待2050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