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隱世高人(1 / 3)

臨近村頭,我已經能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了,這裏也有一座大橋。我還記得之前走過的那條河已經幹涸,這應該是另外一條河。

走近一看,這是一條淺淺的小溪,兩岸都是翠綠的荒山,沒有路。

我脫下鞋襪,放在河岸邊,我打算溯遊而上,看看能發現點什麼有用的東西。

“我已經愛上你,渴望和你在一起……”我聽見小欣輕輕地哼唱著一首我從未聽過的歌。

我在溪邊坐下,把雙腿伸進水中,水並不冷,大概跟地球變暖有關。

這時我發現在我右手邊的石縫中露出半個硬幣一樣的東西,我用手指撥了兩下,毫無動靜,嵌得很牢。我再仔細看了看,沒有方孔,肯定不是古代的銅錢,應該是機器的某個部件。

“我想要這個東西。”不知什麼時候,小欣已經來到我身後,她臉上的冰涼的水滴不斷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隻得起身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地砸夾住這個部件的那塊岩石,然後用一根小竹棍撬那個部件,如此往複數次,終於取出了這個玩意。

我用手指拂去這個圓形的金屬片上的淡藍色銅鏽,拿到眼前一看,隻見金屬片上麵印著大清銅幣的字樣,正中間是一個“川”字。

“好奇怪的銅錢!”小欣從我手上拿走這枚古幣。

我也沒見這樣的銅錢,這顯然是一枚有故事的銅幣,隻有它自己才知道自己經曆過什麼。

我想象著它從一個路過的古人衣兜裏無意間掉落,從橋上滾下了河,然後水起水落,大橋消失,洪水衝刷,它被一塊石頭砸中,嵌進了石縫裏,各種巧勁都規避了它,它活了下來,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發什麼愣呢!”小欣扔過來一塊石頭,深潭濺起的水花打斷了我的沉思。

“我們到源頭去看看。”我對小欣說。我的心裏燃起了好奇心。

“我太累了,不去了,”小欣坐在一塊大鵝卵石上輕聲道,“我在這等你。”

“也好,你坐這,不要離開。”

“聽說上遊住著一個變態。”小欣突然大聲道。

“不必擔心,”我覺得她是在開玩笑,“我以前經常跟各種變態打交道。”

我一個人踩著淺淺的溪水往上遊走,在這條小溪裏兩岸都是以前發洪水時衝倒的小樹和竹子,幾乎看不到人類留下的東西,偶爾見到一些破碎的塑料薄膜殘片。

走了一會,小溪兩岸出現了兩塊褐色條石砌的橋墩,看條石結合部嚴絲合縫,應該是古人用糯米混合石灰粉的黏合工藝。我注意到對麵也有一堵殘存部分更小的破損橋墩,橋墩頂端長滿了箭竹,看橋墩的結構可以斷定這是一座能夠載重馬車的大橋,當時應該是一座連接古道的公路橋,但現在再看兩邊,都是草木叢生的山包,連腳都插不進去,看不出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

我看見了綠色的樹冠上方冒出一個什麼東西,仔細一看,好像是一個塔尖。我撥開一人多高的蘆葦,向前走了一會,蘆葦消失,眼前竟然出現了一座長滿荒草的九層八角塔。古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這個塔是九級,應該是有更特別的意義。現如今不加修繕的古塔甚少,我隻在影像資料中見到過。為紀念高人而建的塔變成了植物生長的沃土,想想也頗有些滑稽。塔前有一塊石碑,上有模糊的字跡,大概是以前的旅遊簡介,隻能看到一些破碎的隻言片語:……聯雲塔……神宗十五年……負責司法的大官所建……這是國運和文化走向衰敗的象征。

文明的發展軌跡並不是注定都會越來越好,人類活動的聚集點並不是注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壯大,最後成為縣,成為市,有些繁華的街市就像這樣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一想到若幹年後,人們也會看到我們留下的遺跡,我就感到心慌。一陣微涼的吹過,悲從中來,甚是淒涼。

我繼續往上走,前麵出現越來越多巨石,有的足有一棟平房那麼大,像是被泥石流是從山上衝下來的。沒走多遠,我在巨石陣中,看到一個很深的洄水區,這裏的溪水碧綠,一些小魚在水麵倏忽遊動,我忍不住駐足觀望,我想起在大學時學的《小石潭記》。

轉過兩個彎後,河中怪石嶙峋,艱難地翻過幾塊巨石,沿途兩岸有許多被洪水衝倒的大樹,露出了鮮紅的土壤,泥石流阻塞了河道。我注意到左岸有一叢楠竹,竹節處長滿了青苔和寄生植物,看來這裏真沒有人煙,但一根細竹子上綁了一張塑料片,上麵印著一個大紅箭頭,還有二維碼。

箭頭指向一條不清晰的林間小道。

我順著箭頭所指的方向繼續前行,這條羊腸小道被一股清泉阻斷了。眼前有一排向上的石階,引向一個林中小木屋,幾乎全部都是木結構,不大的一個院子裏種著人參和罌粟,門口長短粗細的木柴堆放得整整齊齊。二樓的木陽台上蜷縮著一隻大黃狗,門口也趴了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