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篇 做事方略(2 / 3)

麵對命運的難以捉摸、不可確定,人類對命運的認識陷入了迷惑的境界:到底是命運控製我們,還是我們控製命運?貝多芬說:“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人類應該靠自己來決定命運。

有一次,佛印禪師與蘇東坡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禪師立即合掌禮拜觀音。蘇東坡疑惑不解,問佛印禪師道:“本來,觀音是我們要禮拜、要乞求的對象,為什麼他和我們一樣,掛著念珠,合掌念佛。我不明白,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語重心長地說道:“問你自己吧!”蘇東坡答道:“我哪裏知道,觀音手持念珠念誰?”佛印道:“持念珠是念觀音菩薩的佛號。”蘇東坡不解:“為何要念自己的佛號?”佛印開示道:“求人不如求己。”蘇東坡終有所悟,合掌禮拜觀音。

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為遇事喜歡求人,而觀音之所以成為觀音,大概就是因為遇事隻去求自己!如果我們都擁有遇事求己那份堅強、自信、主動,也許我們就會成為自己的觀音。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乞求別人,等待別人的恩賜,隻能讓我們養成一種惰性,把命運的方向盤交給別人,別人給什麼,我們就隻能要什麼,別人不給,就得不到什麼。自然,人人都會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運的主動權放在別人的手上。事實上,我們有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而是尋求別人的幫助。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禪宗的故事,名為“自傘自度”。這個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有一個信者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就喊道:“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禪師道:“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禪師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

那個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渾身濕透了,到最後禪師還是沒有度他。他說道:“不願意度我就早說,何必繞這麼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講求的不是‘普度眾生’而是‘專度自己’!”

禪師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傘。真正悟道的人是不會被外物幹擾的。雨天不帶傘,一心隻想著別人肯定會帶傘,肯定會有人幫助自己的,這種想法最是害人。總想著依賴別人,自己不肯努力,到頭來必定是什麼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來就有的,隻不過有的人還沒有找到,平時不去尋找,隻想依靠別人,不肯利用自己潛在的資源,隻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這樣怎麼能夠取得成功呢?”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發是:我們平時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修得一把傘用以自度,因為沒有人會給你送傘。自傘自度,自信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賴別人的恩賜是不可能的,我們解決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自助。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許多麻煩和困難,但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解決它。那麼我們就要敢於試一試,拚一拚,將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戰勝困難,最終解 決問題。如果我們遇到困難時,一門心思地燒香拜佛,乞求得到別人的幫助,那樣你將永遠 會陷在困難之中。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選擇自己的道路。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發揮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一個人除了自信進取,還要時常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易經·乾》上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終日奮發進取,可是到了晚上卻要認真反思這—天的所做所為。這樣,即使有危險也不會有災禍。人應當一生都剛健勤勉、奮發向上於外,而又敬畏憂患於內。剛健勤勉使人進取、追求,進取、追求會得到成功,心存戒懼就不會迷失在自己的缺點中,這樣才能有機會剛健勤勉地去奮鬥。

一個著名企業家的檔案櫃中有一個私人檔案夾,標示著“我所做過的蠢事”,夾中插著一些他做過的傻事的文字記錄。他有時口述給他的秘書做記錄,但有時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之極,沒有臉麵請他的秘書做記錄,因此隻好自己寫下來。

每次這位企業家拿出那個“愚事錄”的檔案,重看一遍他對自己的批評,可以幫助他處理最難處理的問題——管理他自己。

企業家講述他避免犯錯誤的秘訣時說:“幾年來我一直有個記事本,記下一天中有哪些約會。家人從不指望我周末晚上會在家,因為他們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評估我在這一周中的工作表現。晚餐後,我獨自一人打開記事本,回顧一周來所有的麵談、討論及會議過程。我自問:‘我當時做錯了什麼’?‘有什麼是正確的?我還能幹什麼來改進自己的工作表現’?‘我能從這次經驗中吸取什麼教訓’?這種每周檢討有時弄得我很不開心。當然,年事漸長,這種情況倒是越來越少,我一直保持這種自我分析的習慣,它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一個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更不能自救。一個人自己不常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把責任推給別人,犯上自以為是的錯誤。反省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安靜的心靈狀態下,我們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對問題應負的責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們擋住自己的方式。反省讓我們察覺到自已所設下的限製,以及我們思考中的某些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