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擔心說“不”的態度會讓上司不滿,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喜歡一個毫無骨氣的員工。聰明的員工在說“不”的同時,還會盡量給出建設性意見,幫助上司尋找其他解決之道。對聰明的上司來說,如果他知道你不是一個能夠被隨意使喚的人,敢於保護自己的權益,反而還會增加對你的好感。如果你為他提供了可替代的人選,從而幫助他更有效、更快速地解決了問題,他對你不僅不會怨恨,還會心存感謝呢。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司交代分外任務給你處理的時候,要盡可能地避免使用“我不能答應”“這太難了”“我做不到”“我能力有限”等顯示個人無能的負麵語句。因為這些語句非常容易讓上司認為你是個“沒有能力的人”“缺乏工作熱忱的人”“不能勇於接受挑戰的人”,從而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通常來說,拒絕接受不善體諒他人而又十分苛刻的上司的要求,往往被視為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有些老練的時間管理者卻深諳說“不”的藝術,經常將來自上司的原已過多的工作項目,按輕重緩急編排辦事優先次序表,當上司提出額外的工作項目時,即展示該優先次序表,讓上司決定最新的工作要求在該優先次序表中的恰當位置。這種做法大致說來有以下幾個好處:
(1)讓上司做主裁決,表示對上司的尊重。
(2)行事優先次序表既已排滿,任何額外的工作要求都可能令原有的一部分工作無法按原定計劃完成,因此除非新的工作要求具有高度重要性,否則上司將不得不撤銷它或找他人代理,就算新的工作要求具有高度重要性,上司也不得不撤銷或延緩一部分原已指派的工作,以使新的工作要求能被辦理。
(3)部屬若采取這種拒絕方式,可避免上司誤會他在推卸責任。因此,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拒絕方式。
以上拒絕上司的技巧同樣適用於拒絕同事。隻要我們講究些說“不”的策略,即便是說“不”,依舊能夠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且左右逢源。
麵對誘惑,該說“不”時要說“不”
現實中的種種誘惑,大致可分為美好的誘惑(比如接受讚賞與獎金的誘惑)和不良的誘惑(比如金錢的誘惑、遊戲機的誘惑、黃賭毒的誘惑)。成功與榮譽、鮮花與掌聲,對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誘惑性,這是一種美好的誘惑,也是我們積極要求進步的重要表現。然而,沒有艱辛的付出,就難以產生成功的回報。麵對美好的誘惑,我們必須通過正當途徑和腳踏實地的努力來獲取。而對於不良誘惑和傷害,我們要識別,要抵製,要勇敢地說“不”!
傳說古希臘有一個海峽女巫,她用自己的歌聲誘惑所有經過這裏的船隻,使它們觸礁沉沒。智勇雙全的奧德賽船長勇敢地接受了橫渡海峽的任務。為了抵禦女巫的歌聲,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讓船員把自己緊緊地綁在桅杆上,這樣,即使他聽到歌聲也無法指揮水手;讓所有的船員把耳朵堵上,使他們聽不到女巫的歌聲。結果,船隻順利地渡過了海峽。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雖然世間被不良誘惑充斥,但不良誘惑並非是不能戰勝的。聰明之人總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用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意誌、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擺脫不良誘惑的幹擾,避免其對自己的危害,堅定地對不良誘惑說“不”。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他發給兒童一些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誰能在他回來之前不吃糖果,將會得到更多的糖果。之後,他躲在屋外觀察。開始,幾乎所有的兒童都不去吃糖果;過了一會兒,有幾個按捺不住的兒童吃掉了糖果;在這些兒童的帶動下,又有一部分兒童;最後,隻有少數幾個兒童能等到他回來。研究人員對參加實驗的兒童做了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那幾個經得起誘惑的兒童,成年後,在事業上都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說,對眼前的不良誘惑,敢於說“不”的人,才有可能在多方麵取得成功。
東漢人楊震是一位頗得百姓稱讚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十斤黃金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非常羞愧,隻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成功企業家馬雲聲稱,阿裏巴巴網站在上市前,他們對認購的預期是400億港元,沒想到,在第一站香港路演後就募集到360億港元,隨即新加坡後達到600億港元,走到紐約已經募集到1800億港元。“我們最初預定的發行價是12港元,人家看到這麼好的路演情況,說發行24港元都可以!每股多一元就多10億港元啊!我們若將發行價提高到24港元就會比預期多出120億港元!這是多好的發財機會!”馬雲當晚召集團隊開會,告訴他們,人要在誘惑麵前學會說“不”,貪婪一定會付出代價,最後把發行價定在13.5港元。
總之,在色彩紛呈的大千世界中,不學會拒絕身邊的不良誘惑是不行的。對待金錢,我們一定要取之有道,像楊震和馬雲等人一樣通過自己的合法勞動和正當途徑來獲取,決不能貪汙受賄或沾染其他不良行為習慣。
麵對“情網”,該說“不”時要說“不”
鄭蕾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性情溫柔,秀外慧中,所以在校園裏不乏追求者。在眾多追求者當中,有一位男孩最有毅力。剛開始,對於這個男孩的追求,鄭蕾並沒有拒絕,但也沒有明確接受。她覺得他不錯,但還沒有那種傾心的感覺。因此,想再觀察觀察,看看這個男孩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白馬王子”。
就在這個時候,趙凱出現了。趙凱是鄭蕾的學長,比她早兩屆畢業。他們是在一次校慶活動中認識的。趙凱為人風趣幽默,雖然畢業僅僅兩年卻已經成就斐然。他的成熟穩重、認真誠懇深深吸引了鄭蕾,讓她覺得趙凱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而趙凱對這個美麗溫柔的小學妹也十分喜愛,兩人順理成章地墜入愛河。至於苦追鄭蕾4年的那個男孩,就這樣被“遺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