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裙子短襪子還有一頂藍帽子(3 / 3)

“這孩子打七八歲起,就老愛一個人坐著,在那兒愣神。十三歲那年,突然地,腦子就壞了。這話說起來就長了。你們見著那個傻子了嗎?喏,在街上晃著的那個呢。別看是個傻子,也欺負人呢,專揀穿破衣服的人欺。狗也這樣呢,看見你穿得布片似的,就追著咬你。那天,袖袖在街上走,傻子看見了,斜著就過來了。傻子家當然有錢啦,人家家裏有廠,全鎮上的一號大財主。聽說存折就有十七八個,分好幾處放著呢。別看是個傻子,城裏人也沒有他穿得好。他把袖袖攔下了,又刮鼻子,又嚇唬,還用手在袖袖身上東抓西摸的。袖袖惱了,就打了他一記耳光。傻子就哭著回去,把他娘老子哭出來了。傻子再見著袖袖,上去就抓就咬,還把袖袖按在地上撕她的衣服。袖袖一動不動地趴著,隻是哭。消息傳到鎮尾上,袖袖的老子來了。兩家大人就吵開了。袖袖哭著告訴她老子,說傻子先欺負了她。傻子的老子就問圍觀的人是這樣子的嗎?誰也不出來作證,一個個,屁都不放一個地站著。好多人明明是看見的。傻子家勢力大,這鎮上,幾乎家家有人在他家的工廠做工。誰幫袖袖她老子說真話呀?不然就說人不是東西呢!

“袖袖的老子等了半天,沒見著一個人出來說公道話,掄起大巴掌,就給袖袖一下,還罵她。人散了,就袖袖一個人坐在牆根下。第二天,這孩子的腦子就不怎麼對頭了,能坐在那兒一天癡呆呆地想事。過不幾天,聽說腦子真是有病了。人總還算有顆心。從那時起,小鎮上的人,就覺得對不住這閨女,見了她心裏就有愧。袖袖的媽媽說,袖袖一邊想一邊說,說的全是衣服。袖袖高興時,那是她覺著自己穿了好看的衣服了。後來送到醫院住了三個月。回來後好多了。可就是不能上街,一上街就容易犯病。她老子看看在這小鎮上也沒什麼好待的,就帶著全家老小,遷到十八裏外的大河邊上去了。可袖袖忘不了這小鎮。她跟這小鎮上的人有仇呢!這不,最近,每星期回來一次,穿得體體麵麵的。大夥就知道是怎麼回事,隻是讓這閨女開心,不揭穿了,一個個奉承著她。你們別罵她,別在心裏小瞧了她。她比誰都聰明。就這樣,不還考上好學校了嗎?就別揭穿她了。衣服穿個一兩回也穿不壞的……”

舒袖依然在青石板上走著:篤、篤……

三個女孩躲在門後,一直看到天將黑舒袖心滿意足地離開這個小鎮……

閱讀指導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說的是女人在一起,喜歡咋咋呼呼,容易發生故事,盡管那些故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她們是非多,喜歡家長裏短地議論別人。女孩子和女人當然不一樣了,但是她們在一起,要麼勾肩搭背,黏的好得像一塊糖,要麼就像仇人一樣側目而視,彼此不說話。她們之間總有很多秘密,這些秘密是男孩子們不知道的,不理解的,為什麼她們大笑,為什麼她們尖叫。這篇小說可以說是女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幅真實的剪影。她們都愛美,其中三個人每人都有一個美的物品,這就像局部的美一樣,但現實就是現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擁有全部。和諧的美,整體的美,必須要求這三樣東西能夠集結在一起。但這可能嗎?女孩子是矜持的,虛榮的。表麵上,她們的關係融洽得不得了,但是,當她們有一天發現自己的東西不翼而飛的時候,她們之間的和諧就被打破了。猜疑,不自然,相互監督。

一湖水再平靜,如果投進去一粒石子的話,也會引起一些小小的波瀾。這個意思是,人的關係有時候是很脆弱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事件,就會把深厚的友誼搞出裂痕來。所以說,得到友誼不容易,而維護友誼更艱難。紙包不住火,而真相也終究會大白於天下。最後,其餘三個人終於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這一切是舒袖幹的。她們憤怒,不屑,鄙視。幸虧一個老婆婆告訴了她們舒袖的故事,她們才改變了自己的認識。三個女孩子對一個女孩子的理解,同情,憐憫,全部化成了行動,沒有更多的語言去解釋和表白,一個“躲”字,把人世間的真善美全部痛快淋漓地抒寫出來了。夢是多麼美麗,然而又是多麼容易破碎啊。它需要我們用真心和真情去嗬護。

寫作指導

這篇小說的寫作手法很有意思,先從四個女生親密的關係寫起,然後甩出懸念,給我們製造出一個謎,讓我們來猜。作者采用的是偵破推理小說的寫作手法。盡管本文寫的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件,但是因為它采用了獨特而有趣的寫作手法,所以增強了該文的可讀性,也增加了讀者的參與性。我們每個人都會想:這是誰做的呢?我們的想象力和我們的智力都會投入到這個有趣的猜謎活動中。尤其是那個老婆婆的敘述,單獨一章,處理得非常精巧,幹淨。女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多疑問,表情也會發生許多變化,她們的好奇還會讓她們忍不住要插嘴和提問,但是作者偏偏不去關注這些。他不想讓讀者受到驚擾。因為這是舒袖偷穿別人東西的原因。其實,這也是核心部分。就像是一件上衣的紐扣一樣,開合都是因為它。本文的結尾非常別致,省略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但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比如說,想象的空間,回味的餘地,美的顫動,善的絕唱……

人生格言

每個人不同尋常習慣的形成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安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