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的長處與短處,大概都在水。因為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與我的作品,似乎缺少足夠的冷峻與悲壯的氣質,缺乏嚴峻的山一樣的沉重。容易傷感,容易軟弱,不能長久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將具有濃度的東西進行稀釋,將許多東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約在四十歲之前,我還一直沒有覺得世界上有壞人、很壞很壞的壞人。我對人隻是生氣,而很難達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氣,也絕不會生氣很久,就更談不上生氣一輩子了。時間一久,那個被我生氣的人或事,就會慢慢地模糊起來,一切都會慢慢地變得光溜溜起來。一個人沒有仇恨,不能記仇,這對於創作是十分有害的,它影響到了他對人性的認識深度與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學的力量,不能仇恨與不能愛一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義的愛,才是有分量的。我一直不滿意我的悲憫情懷的重量。但,一個人做人做事都必須要限定自己。不能為了取消自己的短處而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長處。換一種角度來看,“短處”之說也未必準確。

作為生命,在我理解,原本應該是水的構成。

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濕潤的空間。現如今,我雖然生活在都市,但那個空間卻永恒地留存在了我的記憶中。每當我開始寫作,我的幻覺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景中寫作,一旦這樣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條岸上的魚。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

注:本文是曹文軒先生在第六屆德國柏林國際文學節上的發言

為什麼要讀曹文軒——安武林

為什麼要讀曹文軒?是一個滑稽而又膚淺的問題。但我們生活在一個嘈雜而又膚淺的世界裏,我們很少去思考日常行為中簡單事件裏所包含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我們對自己閱讀的某一本書或者說某一個作家這樣發問和審視是完全有必要的。卡爾維諾曾經寫過一篇很短的文章《為什麼要讀經典》,它包含和回答了我們為什麼要讀曹文軒的部分問題。因為曹文軒的作品都是經典和具有經典性質的作品,閱讀經典和經典閱讀會讓我們的心靈和精神變得豐富而又強大。

一個人從小開始閱讀的時候,應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就如同蓋一座樓房而必須要打好地基一樣。否則,我們會花費一生的時間來糾正自己。我常常會想起童年時代閱讀第一本書時的熱情和感動,這種印象始終揮之不去並讓人懊悔不已。因為,那並不是一本好書。在那些無書可讀和無人引導的年代,人是別無選擇的。假如能有所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選一本好書來讀。曹文軒的書是經典和具有經典性質的書, 所以我們要讀曹文軒。

我的作品的長處與短處,大概都在水。因為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與我的作品,似乎缺少足夠的冷峻與悲壯的氣質,缺乏嚴峻的山一樣的沉重。容易傷感,容易軟弱,不能長久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將具有濃度的東西進行稀釋,將許多東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約在四十歲之前,我還一直沒有覺得世界上有壞人、很壞很壞的壞人。我對人隻是生氣,而很難達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氣,也絕不會生氣很久,就更談不上生氣一輩子了。時間一久,那個被我生氣的人或事,就會慢慢地模糊起來,一切都會慢慢地變得光溜溜起來。一個人沒有仇恨,不能記仇,這對於創作是十分有害的,它影響到了他對人性的認識深度與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學的力量,不能仇恨與不能愛一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義的愛,才是有分量的。我一直不滿意我的悲憫情懷的重量。但,一個人做人做事都必須要限定自己。不能為了取消自己的短處而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長處。換一種角度來看,“短處”之說也未必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