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是指M2。貨幣投放渠道有兩個:一是外彙占款投放;二是通過銀行信貸投放。貨幣投放增長得越快,M2的增長率也將越大。
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一般可以通過M1和M2的增長率變化來揭示。將M2和Ml的增長率進行對比,有很強的分析意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果Ml的增長率高於M2的增長率,則說明經濟擴張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類型資產收益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會有更多的人把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提出進行投資或購買股票,大量的資金表現為可隨時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勞務市場受到價格上漲的壓力。影響Ml數值的原因很多,例如股票市場火爆就會影響到Ml的數值變化,很多人會將定期存款和部分資產變現投放到股市,促使Ml加速上揚。
反之,如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M2的增長率較M1的增長率高,則說明實體經濟中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在減少,可以隨時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活期存款大量轉變為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貨幣構成中流動性較強的部分轉變為流動性較弱的部分,這無疑將影響到投資,繼而影響經濟的增長。
貨幣也具有排他性——劣幣驅逐良幣
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喬治·阿克洛夫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二手車市場,裏麵的車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都一樣,但其質量有很大差別。賣主對自己車的質量了解得很清楚,而買主則沒法知道車的質量。假設汽車的質量由好到壞分布比較均勻,質量最好的車價格為50萬美元,買方會願意出多少錢買一輛他不清楚質量的車呢?最正常的出價是25萬美元。那麼,賣方會怎麼做呢?很明顯,價格在25萬美元以上的“好車”的主人將不在這個市場上出售他的車了。這樣一來,進入惡性循環狀態,當買車的人發現有一半的車退出市場後,他們就會判斷剩下的都是中等質量以下的車了,於是,買方的出價就會降到15萬美元,車主對此的反應是再次將質量高於15萬美元的車退出市場。依此類推,市場上的“好車”數量將越來越少……
請思考一下:為什麼質量較差的車反而會戰勝質量較好的車,成為二手車市場上的主流呢?因為這其中劣幣驅逐良幣規律起了一定的作用。
“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由16世紀英國政治家與理財家湯姆斯·格雷欣在其給英國女工的改鑄鑄幣的建議中提出的,後來被英國經濟學家麥克勞德在其著作《經濟學綱要》中加以引用,並命名為“格雷欣法則”。
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一條經濟規律,指在雙本位貨幣製度的情況下,兩種貨幣同時流通時,如果其中之一發生貶值,其實際價值則相對低於另一種貨幣的價值,那麼,而實際價值高於法定價值的“良幣”將被普遍收藏起來,逐步從市場上消失,最終被驅逐出流通領域,實際價值低於法定價值的“劣幣”將在市場上泛濫成災。
劣幣驅逐良幣的前提條件是這兩種貨幣同時都為法定貨幣,並且具有一定法定比率,兩種貨幣的總和必須超過社會所需的貨幣量。隻有這樣,才能使其中一部分良幣被收藏起來推出流通領域。
在現今社會,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大量存在。例如香港流通貨幣中,同時有十元紙幣和十元硬幣。由於十元硬幣較容易偽造,而且較重,攜帶較不方便,被視為“劣幣”。如果一個人同時有十元硬幣和紙幣,他會優先使用硬幣,從而導致“劣幣”流通量較“良幣”高。
事實上,劣幣驅逐良幣規律不難理解,它不僅存在於貨幣製度中,還廣泛存在於社會生活中。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大家都會把肮髒、破損的紙幣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鎳幣盡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齊、幹淨的貨幣;在文明程度低的城市,乘公共汽車或地鐵時,規矩排隊者總是被擠得東倒西歪,幾趟車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夠捷足先登,爭得座位或搶得時間,最後遵守秩序排隊上車的人越來越少,車輛一來,眾人都爭先恐後,搞得每次乘車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又如,在有些大鍋飯盛行的單位,無論水平高低、努力與否、業績如何,所獲得的待遇和獎勵沒什麼差別。於是,年紀輕、能力強、水平高的就都另謀高就去了,剩下的則是老弱殘兵、平庸之輩,敷衍了事。
當然,貨幣之間的排他性不僅是劣幣驅逐良幣,也存在良幣驅逐劣幣。譬如在一個完全自由的外彙市場,亦即沒有任何法律強製幹預的市場,在各種貨幣之間,並沒有一定的法定比價存在,而這些貨幣之間價值各不相同,其中走勢堅挺、含金量較高的貨幣被認為是硬通貨,即“良幣”;反之,走勢疲軟、含金量低的貨幣被認為是軟通貨,即“劣幣”。在國際貿易當中,人們往往樂意接受硬通貨,而不願意要軟通貨。從而造成了優勝劣敗,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局麵。這就像是在購物時,當沒有可進行比較的商品時,大家都是對等的,所以選擇上就會從自身的便利條件考慮,沒有優劣之分;但長期試用之後,人們普遍選擇的商品被廣大消費者接受了,那麼它的銷量和質量就一直保持著,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良幣”,長期搶占著市場。此可謂“格雷欣法則”的反例,也可稱為“反格雷欣法則”。
貨幣流通速度對經濟的影響
巴西人波恩芬以務農起家,經半個多世紀的積蓄,最後竟擁有相當於一百萬美元的巴西錢幣。但他一不想將巨款存入銀行,二不把錢投資做生意,而是將所有紙幣兌換成巴西硬幣,然後悄悄藏在一間地下室裏。步入老年後,他每天從早到晚的工作就是呆坐在地下室,將一枚枚硬幣擦得鋥亮,盡管他也明白,巴西近年來每月的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但他仍頑固地堅信硬幣不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