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國家利用國家信用發行國債彌補國家收支不平衡的典型例子。
國家信用影響金融市場發展的全過程。在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國家信用是強有力的杠杆之一。在資本主義製度下,政府債券主要是通過資本主義大銀行或在公開金融市場上發行的,銀行不僅可以從中取得大量回扣,而且政府發行的各種債券還為銀行的股份公司提供了大量虛擬資本和投機的重要對象。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的加深,通過國家信用取得的收入已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彌補虧空的主要手段。在現代西方發達國家,國家信用已不單純是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而且已成為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經濟杠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信用甚至從國內發展到了國外,即一國政府以國家名義向另一國政府或私人企業、個人借債以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政府債券,它既成為彌補一國財政赤字的手段,也成為調節國際收支、調節對外貿易的有力杠杆。這種國家信用主要不是用於彌補經常性財政收支出現的赤字,而是聚集資金用於經濟建設的手段。特別是對國外發行政府債券,一方麵可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另一方麵也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擴大對外貿易,調節國際收支。
國家信用的財務基礎是國家將來償還債務的能力,這種償債能力源於屬於國家(全體人民)的財務資源,它的現金流來源於三個方麵:國家的稅收收入、政府有償轉讓國有資產(包括土地)獲得的收入以及國家發行貨幣的專享權力。如果國家的償債能力出現了問題,國內的經濟狀況勢必會非常嚴峻。因此,國家信用應當由國家的法律予以保障。
那麼,國家信用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呢?
1.公債,這是一種長期負債,一般在1年以上甚至10年或10年以上,通常用於國家大型項目投資或較大規模的建設,在發行公債時並不注明具體用途和投資項目。
2.國庫券,這是種短期負債,以1年以下居多,一般為1個月、3個月、6個月等。
3.專項債券,這是一種指明用途的債券,如中國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4.財政透支或借款,在公債券、國庫券、專項債券仍不能彌補財政赤字時,餘下的赤字即向銀行透支和借款。透支一般是臨時性的,有的在年度內償還。借款一般期限較長,一般隔年財政收入大於支出時(包括發行公債收入)才能償還。有的國家(如中國)隻將財政向銀行透支和借款算為財政赤字,而發行國庫券和專項債券則作為財政收入而不在赤字中標示。
國家信用是一種特殊資源,政府享有支配此種資源的特權,政府利用國家信用負債獲得的資金主要用於加快公共基礎設的建設,以及為保障經濟社會順利發展並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事項,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服務,並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商業信用——口碑不好,誰還與你做生意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做人如此,做企業更要如此。商業信用是企業的靈魂,一個沒有信用的企業生存都很困難,更別提發展壯大了。在古老的貿易之國荷蘭,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信用的故事。
1596年,荷蘭的一個名為巴倫支的船長帶著17名水手幫別人運送貨物,但在途中被冰封的海麵困在了北極圈的一個地方。巴倫支船長和水手們在這裏度過了8個月的漫長冬季。他們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獲取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這樣惡劣的險境中,8個人死去了。但荷蘭商人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他們絲毫未動別人委托給他們運輸的貨物,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冬去春來,幸存的商人終於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送到委托人手中。
當時的船長和水手有充分的理由權變,他們可以先打開托運箱,把能吃的東西吃了,等到了目的地,再加倍償還托運者。相信在當時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會同意這種人道的做法。但是,船長和水手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把商業信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住了信用,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
在當時,荷蘭隻是個100多萬人口的小國,但卻因為遵循著這一經商法則——商業信用,使得荷蘭人商譽卓著,成為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
商業信用是社會信用體係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響著其他信用的發展。從曆史的維度而言,中國傳統的信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觀念,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自給自足的以身份為基礎的熟人社會的私人信用,一個部分為相互依賴的契約社會的商業信用。
說的再具體一點,商業信用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商業信用是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活動和商品交易中,由於延期付款或預收賬款所形成的企業常見的信貸關係。
2.商業信用是在商品銷售過程中,一個企業授予另一個企業的信用。如原材料生產廠商授予產品生產企業,或產品生產企業授予產品批發商,產品批發商授予零售企業的信用。
3.商業信用是指工商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的,與商品交易直接相聯係的信用形式。包括企業之間以賒銷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礎上以預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一句話,商業信用關係到我們日常商業生活的方方麵麵。
從本質上而言,商業信用是基於主觀上的誠實和客觀上對承諾的兌現而產生的商業信賴和好評。主觀上的誠實,是指在商業活動中,交易雙方在主觀心理上誠實善意,沒有其他欺詐意圖和目的,秉承公平交易的理念;客觀上對承諾的兌現,是指商業主體應當對自己在交易中向對方作出的有效意思表示負責,應當使之實際兌現。商業信用是主客觀的統一,是商業主體在商業活動中主觀意思和客觀行為一致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