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率——金融市場的晴雨表(2 / 3)

3.影響政府行為的功能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杆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例如,中央銀行若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向資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可以用高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資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於各項財政支出。

利率調整——格林斯潘的“魔棒”

1987年10月19日,這一天對於華爾街的投資者來說是“黑色的星期一”,道瓊斯指數在三個小時之內暴跌22.6%,六個半小時後股票市值縮水5000多億美元,38名富豪當天告別了《福布斯》富豪榜,億萬富翁亞瑟·凱恩在絕望中飲彈自盡。這一天,艾倫·格林斯潘就任美聯儲主席剛滿兩個月。第二天早上,格林斯潘立刻采取行動,宣布降低聯邦基金利率,隨後,市場長期利率也隨之下降。此後經過數個月的調整,華爾街的投資者們逐步獲得了金錢和信心,美國經濟水平平穩地渡過了一場經濟泡沫破裂的浩劫。此後十八年裏,格林斯潘把利率變成了一根神奇的“魔棒”,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地調整利率,美國經濟因此數次化險為夷,創造了連續八年低通脹、高增長、高就業的神話。

利率為什麼會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這是因為利率是資金實用的價格,利率的漲跌關係著居民、企業、政府各方的錢袋子,它是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杆。

近年來,我國銀行利率調整步伐十分頻繁,這在許多人看來不可思議,其實這是利率調整必須尊重的客觀經濟規律,其主要應當考慮兩個方麵:一是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二是調整的依據何在。

從利率調整的目的來看,主要是解決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1.調節社會資金總供求關係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調高銀行利率有助於吸引閑散資金存入銀行,從而推遲社會消費品購買力的實現,減少社會總需求。與此同時,銀行利率的提高也會增加企業貸款成本,抑製商品銷售,減少企業盈利。所以,當出現社會資金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引發通貨膨脹時,銀行會采取提高利率來進行幹預。調低銀行利率的作用恰恰相反。

2.優化社會產業結構

政府通過對需要扶持、優先發展的行業實行優惠利率政策,能夠很好地從資金麵來支持其發展;相反,對需要限製發展的行業或企業,則可以通過適當提高銀行利率的方式來提高其投入成本。兩者相結合,就能很好地調節社會資源,實現產業結構優化配置。

3.調節貨幣供應量

當全社會的貨幣供應量超過需求量時會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所以,政府可以通過調整銀行利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這主要是通過提高利率來減少信貸規模與貨幣投放,以達到壓縮通貨膨脹、穩定物價的目的。

4.促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銀行通過提高利率水平,會間接地迫使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經濟核算、努力降低利息負擔,從而促進了企業和全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如果企業認識不到這一點,或者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一旦整個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還夠不上銀行利息,或者貸款到期時無法正常歸還貸款,就可能會被迫關門。

5.調節居民儲蓄

銀行通過提高利率水平,可以吸引居民把閑餘資金存入銀行,減少社會貨幣總量,抑製通貨膨脹。通過降低利率水平,可以驅使儲蓄從銀行轉入消費、投資領域。而在這個過程中,利率的調整就會對居民儲蓄結構產生實質性影響,調節實物購買、股票投資比重。

6.調節國際收支

銀行通過調整利率水平,不但會在國內金融市場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在國際金融市場產生聯動作用,調節國際收支。具體地說,如果國內利率水平高於國際水平,就會吸引國外資本向國內流動,從而導致國際收入大於國際支出。反之亦然。

利率調整其實就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目的就是要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至少是不能大起大落,否則會影響國家金融安全。這一目的的實現,必須把眾多複雜的因素考慮其中。

1.社會平均利潤率

在金融學上,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所以銀行在調整利率時,必然會關注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既不會因為少數企業的利潤率偏低就降低利率,也不會因為少數企業的利潤率偏高而提高利率。

總的來說,社會平均利潤率越高,利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否則就無法正確反映利率的杠杆作用;社會平均利潤率越低,利率水平也要相應降低,否則大多數企業會承受不了這樣的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最高不可能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但最低也不能低於零。

2.資金供應狀況

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與普通商品一樣,它的價格調整必定會受到貨幣供求狀況影響。市場經濟越成熟,資金供應狀況對利率調整的影響作用就越大,利率調整對資金供應狀況的調節作用也就越大。

總的來看,當資金供應不足時,利率水平會上升;當資金供大於求時,利率水平會下降。一方麵,資金供應狀況會促使銀行調整利率;另一方麵,利率水平的調整也會改善資金供應狀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3.國家經濟政策

利率水平是國家經濟政策幹預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方麵。國家經濟政策尤其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與銀行利率政策的方向是相一致的、效應也是一致的。毫無疑問,國家在某個時期內製定的經濟發展戰略、速度、方向,都會客觀決定資金需求狀況、資金流向。

4.銀行成本

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兩類。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的差額大小,直接決定了銀行盈利水平高低。所以在調整利率水平時,必然會考慮銀行成本高低,看銀行是否承受得了。銀行支付的存款利息必然要從貸款利息中抽取,除此之外,其他業務的費用和銀行的盈利都要從貸款利息裏抽出部分,否則銀行就無法正常運作。所以,銀行貸款利率必然會高於存款利率,兩者之間需要一個合理的利差。